台儿庄古城——古意篇

标签:
原创作品台儿庄古城古意古韵清幽 |
在走进台儿庄古城的时候,颇费周折。
老公与同去的同事顺利检票,持相同证件的我、女友,检票员一会儿让买全票,一会儿让买半票,惹得女友大为光火,检票员才让买半票了事。
作为一个著名景点,检票员的口径不一致让人很是不可思议。
就是这样,也没有影响我们欣赏古城的情趣。
进入古城我们沿着右手往里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屹立在古运河上的廊桥,廊桥高大有气势。桥面上有石刻,顶部有精美的木雕。
再往里走,一处较为开阔的水面上停着一排挂着大红灯笼的船儿。前面,一个手执绿伞一袭红衣的女子,从桥上走过,引得影友们连连拍摄。
一丛绿竹在窄窄的巷子里静默,走在其中,仿佛置身于南国。古巷、绿竹、红灯笼,觉得那是很遥远的日子,很遥远的日子就那样清晰地走近了我,映入我的眼眸,进而让我的心在这静谧中,感觉到了回归。
我从喧嚣闹市走来,在台儿庄的古巷里,心归于宁静与清静。
此时的我眼里心里全是古意与生命的清新,还有那隐隐的淡泊。
尖顶的西式教堂静谧在那儿,里面没有唱诗的人,也没有信徒的颂经声,可依然觉得它的庄严与肃穆。
三座桥以三角形的形式对峙着,它们就这样默默地守着,桥洞下绿绿的河水流过,是不是惊扰了它们注视的双眸,金黄的垂柳在初冬里依然靓丽。
教堂的影子印在了水里,被古桥揽在了怀里。哦,是多么和谐的中西合璧。
街边做糖画的是一南方女子,她的糖画惟妙惟肖,我一眼就找到了那只兔子。唐画女子很善谈,问到我们从哪里来,我说是济宁。她说到济宁的梁山还有曲阜,还说到唐画在曲阜不好做。看来她是走南闯北的了。
一对儿唱民间戏曲的夫妇,女的打扮的绿袄红腮,颇有乡土气息,看那装扮像民国时期的范儿。
一直喜欢民族服饰,来到一家店,喜欢上了一个乡土气息的棉坎肩,一问价格,比济宁还贵。
这时候想到了丽江古城,想到了婺源李坑,想到了九寨沟的景点购物。那里的东西林林总总,价格确是很平民,每回都能买到自己中意的宝贝,且价廉物美。
比之南方,咱们北方的旅游景点经营理念颇为滞后,为什么不学学南方的薄利多销呢。
走着走着,忽然有些错觉,感觉自己像走在百老汇的街角,可不么,虽然建筑还新着,依然有那样的感觉。
走进一家客栈,柜台里的老板娘打扮的花枝招展,像以前的妈妈,是呀,这里就是往昔的青楼。
青楼里的雕床是按照以前的尺寸做就的,很精致,红纱床帷,让女友喜欢的不得了,非要跟床照张相,让我笑着调侃了一番。
看着一把扶手外撇的椅子,就用相机拍下了,同去的同事提醒说,拍拍算了,千万不要在网上发。我说,为什么。他说这是春椅。看来男人天生对这些东西有一种敏感。
流水贯穿于古城的东西,无论你走在哪儿,流水都会陪伴着你。有水的地方就有桥,各式的桥会不断地进入你的视线,带给你不同的感受。
当我站在古运河的木栈道边,看着远处的古建筑,虽已是初冬,居然有了“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的感觉。
倚栏远眺,太阳正红着脸悄悄西下,那飞檐翘脊越发的黝黑,河面上有船只在经过,尾巴后面犁出道道浪花。
一呆在古城就是一天,当华灯初上时,我们又快步赶往白天已经探好的夜景拍摄点。
台儿庄夜景之美让我流连。
小桥流水人家,绿竹红灯笼灰瓦,构成了台儿庄一处处美丽的图画。
当我漫步其间有身处丽江古城的韵味,却感觉不出有丽江古城的底蕴,还有那泛着油光的石板路。
它们中间隔着一位时间老人,还有空与实的差别。
毕竟,台儿庄人恢复了往昔古台儿庄的盛景与繁华。
许多年后,当我们的子孙走在台儿庄古城的巷子里,思古之绪会悠然飘来,台儿庄的先辈做了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