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庄天主教堂

标签:
原创作品戴庄天主教堂哥特式建筑华丽 |
宣统元年李澍后裔将荩园卖给德国传教士安治泰和奥地利传教士福若瑟,从此便为天主教所用。1898年清政府签订了“中德胶奥租界条约”,戴庄天主教堂即为清政府赔款建成。新中国成立后为山东省精神病医院使用,1992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建筑占地四百余亩,楼堂房舍一千余间,布局分东、西两院,圣堂居中枢,其余建筑罗列四周,大部分建筑保存完好。圣堂是教堂的主体建筑,也是宗教活动的中心场所,为哥特式建筑风格,宏伟庄重,共30间,内18根通天石柱支撑,灰瓦覆顶,现存一方“宣统三年五月”(1911年)石刻,当为此堂的建筑年代,2001年由天主教会出资维修一新。修道院位于圣堂之西,哥特式建筑,二层,内设走廊,共85间;神甫楼位于圣堂北邻,红瓦覆顶;主教办公室在神甫楼西侧,前设走廊,门两侧镶嵌石刻二方,西为德文,东为中文,建于光绪年间,修女楼位于圣堂东侧,为硬山式建筑,共125间;另有其他附属设施如宿舍、病房、钟楼、学校等。教堂北部是十余亩的“圣林”,里面苍松翠柏,碑碣林立,坟冢罗列,福若瑟的坟墓居于中央,其他神父之墓分列两旁。戴庄天主教堂是鲁西南的传教中心,也是当时天主教“中华圣言会”总部所在地,在国内外影响巨大。
1897年“巨野教案”被杀的司铎韩,理伽略和能方济格即为该教堂神父,德国以此为借口,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烟台条约”,并赔巨款,致使教堂规模不断扩大。因此,戴庄天主教堂在我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的实物资料,同时对研究中西结合建筑具有重要价值。
戴庄教堂是哥特式建筑,西式的外观,拱形的顶部,室内的装潢也都是西式风格,显得很华丽。
离市区这么近,今年的春天,还是第一次去戴庄教堂。
那天,他们正好做礼拜,空灵的音乐回响在教堂里,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牧师不仅长得帅,而且声音很好听,听他宣讲布道,那真是一种享受。
(大部分文字来自网络,谢过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