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自由——有关早教的思考

标签:
早教蒙台梭利自由引导育儿教育原创摄影 |
分类: 牛牛成长日记 |
周六晚上读到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讲的是深圳有很多人具有不同类型的烦躁症,其中一项育儿烦躁症引起了我的注意。里面有关早教现象和观点正好是我最近一直在疑惑和思考的。
现在的早教班可谓是种类繁多,据说从三个月开始就可以去报班,其中很多宣称采用的是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怀孕的时候,我也曾拜读过几本有关蒙台梭利教育的书,对于其中所提倡的教育理念略知一二。总的来说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个自由的环境,挖掘他们潜在的力量。但对于这里提到的“自由”很多人有一定的误解,过了就成了放任,不及则成了约束。
我也和文章中提到的很多妈妈一样,曾经看到周围很多宝宝开始学这学那心里有有点打小鼓:牛牛要不要也去学一下。但冷静下来,心中又开始有很多疑问。首先,很抱歉我非常怀疑大多数早教中心老师的教育能力,这里面有多少能理解教育的真谛,把握好“自有”的度。据说在国外,参与早期教育的很多都是博士学历,当然学历不是最重要,照顾宝宝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爱心,但我想对于儿童教育的长期研究应该对于“教、育”的度把握比一般人更清楚。再谈到前面的爱心,在国内的早教机构里有多少人是因为自己真正的爱孩子而选择这样的职业,我所看到的老师有很多的年龄都很小,他们真的有那样的耐心和爱心去照顾孩子吗?我自身的理解是爱心的前提是耐心,照顾小孩真的是要非常人一般的耐心,有时我这个当妈妈的都会失去耐心,忍不住吼两句。我之前的一位同事,是一个十几岁孩子的妈妈,由于对早教的热爱现在已经投身于这一项事业中,在以前和她的接触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很细心、耐心,性格非常好的人。如果让我把宝宝交给这样的老师教育,我是放心的。
其次,对于去早教中心学习的时间我也有一些疑惑。我不知道三个月的宝宝去早教中心能得到什么样的潜能挖掘,据我所知这个时间段内的宝宝大部分时间还是用在睡觉上,如果只是去按摩、听音乐,这样的活动在家里也是可以完成的。撇开其他不谈,光是从时间上看,六个月以后的宝宝,如果可以坐立、会爬,去早教中心还是有很多游戏可以做的。因为从小区里早教中心过来举行的活动中可以看出,很多都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和大家进行互动。
再者,对于学习时间的质疑。因为一岁以下的宝宝的耐心很有限,当过妈妈的都知道,这个阶段的宝宝是不太愿意自己玩太长时间的,因为牛牛现在才八个多月,我不知道这样的状况会持续到他多大,姑且算是到一岁吧。去早教中心每次的学习不会超过一个小时,每周顶多两次课。这里用到了学习二字,因为觉得这个词放在这里比较合适。但这也违背了早教了初衷。在我看来,这短短的时间远远是不够的。当然,绝大多数家长一来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二来没有那么多的钱去全天的早教。45分钟150元左右的价格实在是贵的离谱,但如果能够真正让孩子有所得,这个价格也是很合理。
文中所提及的一句话,我非常赞同:“教育的根本是让孩子学会自由,让孩子认识自由,享受自由。”我想,有很多妈妈都和我一样,从小是从应试教育中走过来的,我一直都对自己说不要让牛牛也经历这样的教育过程。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人又开始不自觉的走入这样的教育轨道上来。
我还很赞同的一个观点就是:孩子六岁之前的教育决定了他的一生。这句话说得有些夸张,从里一个方面的解读就是,六岁之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这个阶段的教育比之后的教育难太多了。其实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有句俗话说,什么样的家庭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性格对于孩子影响巨大。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他身边人的举手投足都会给他一定的影响。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不是什么教育机构就可以承担的,至少在国内是这样,这个重任只能是父母去承担,不过在国内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父母很多都要去忙事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因素,孩子通常丢给老人或者保姆去照顾,我们家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有时候我在想,要不要陪在牛牛上学之前陪在他身边,但自私点想,与社会脱节之后再返回职场会不会影响到事业的发展。我们所处的社会现状,让我们不能放开手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总的来说,我认为早教关键在于家长的引导,蒙台梭利教育提倡的是启发,尊重孩子的自由。我想需要早教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如果连我们这个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人都发现不了他们的潜能,不要奢望早教机构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写到这里,更加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起来,相比努力工作为孩子创造物质条件,还真不如多点精力放在他的早教上。错过了这段黄金时间,往后需要的是更长时间的努力。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拙见,因为只是看过几本书,对于早期教育需要学习的还是很多很多。已经感觉我的知识赶不上牛牛成长的脚步了。妈妈需要抓紧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