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醉氧

(2007-10-12 10:45:00)
标签:

我记录

感动瞬间

文学/原创

旅行

白由

 

  母亲来电话,兴奋地说:“青藏铁路通车了,你知道吗?”我没有回答她,我的脑海里一下就浮现出一个被高原辐射成古铜色的脸庞,母亲还以为我没有听见她的说话,她还在滔滔不绝地给我介绍青藏铁路。
  我回到电脑前,姐姐正在登录,很快电脑上一行字跳出“你要和我走一趟西藏,你不知道青藏铁路沿途风光有多美。” 我立刻答复:“一定去。”我又想到那个古铜色的人,一个醉氧的人。

 三年前,我回国出差,上了一趟从兰州开往南京的列车。因为我是坐飞机到兰州的,下了飞机坐上民航班车,所看见的公路两边全是单调的黄土坡,眼睛都看黄了,车还在路上开,时间很长,所以我决定改坐火车出兰州。
 自从离开中国后,回国很少再坐火车,总有点担心环境生疏了, 不知会遇到什么样的旅客?但是在兰州我认为还是坐火车较为方便,还能看到陌生、新奇的景致。火车启动后,我环顾了房间有四张铺,那三个都是男人,两个上铺是同一个单位的,我对面那个古铜色脸的大汉不知是何人?
  大西北奇特的风光,对我这么一个江南长大的人来说是还是充满神奇吸引力的。火车启动后,我一直好奇地对作窗外看,自言自语地说:“这山怎么就都没有顶了,还是方的。” 坐在对面的人说:“这叫塬,中国西北部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形成的高地,上面平,四周陡。”后来他又给我介绍了祁连山和河西走廊的关系,介绍了西北的雅丹地貌的形成及时间,很多我听起来很熟悉又遥远的地名,格尔木、沱沱河、唐古拉山、格拉丹东、纳木错等等。我问他是否地质学家? 他说他是正在修青藏铁路的工程师,他刚从海拔四千多米的铁路工地上下来,这次在工地上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
  我对神奇的大西北,对青藏铁路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不停地问他问题。他在床低下的箱子里翻出一部手提电脑,打开后找出了他在高原工作期间拍摄和收集的图片。
  荧光屏上出现了第一张图片,一片幽篮幽篮的湖水,后面是洁白的雪山前面是白色的波涛,宁静、辽远、圣洁。这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纳木错,西边是念青唐古拉山,青藏铁路将要经过的地方。
  他一张张地翻着图片,那绝美、神奇的青藏风光实作令人向往。还有他们修建铁路的生活照,工人们在冻土上施工,在荒芜人烟缺氧的高原上生活,他们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气和毅力,然而从图片上看上去人人都是激情饱满,这些中国的铁路建设者们似乎意识到他们在修建一项铁路史上伟大的工程。
  从藏民那欢笑里看到了他们企盼着铁路这一翻山越岭的铁龙给高原雪域的人们带去吉祥。
  我担心这样一条铁路会破坏那里的生态环境,他说设计铁路时考虑到这些了,有动物的专用通道。

  他又翻到了一组藏族天葬的图片,那圣神和庄严使我在一旁静静地看完,不再发出提问,我被一种宗教的神秘、古老的仪式震撼。
  他的同伴从另外的房间进来,打断了我们看图片,他们都是刚从高原下来的。他进来后就问:“伙计,反应的如何?” 我看了他们一眼,好像气色都不好。工程师用手轻轻拍了拍脑袋,收起了电脑。我还意犹未尽,但还是走开了。
  回来后他们还在聊天,他们谈起,常年在工地上孩子要高考了也无法关照。除了这支青藏铁路建设大军外还有多少人在付出,那是无法统计的。
  夜幕降临,晚餐后喧哗的车厢渐渐的安静下来,列车上的人们开始进入梦乡。我的思绪在白天已经被对面的那位工程师带到神奇的青藏高原,入睡后,隐隐约约梦见了月光下的纳木错和雪山,悠远而宁静,一只膺从远处飞来,我从梦中惊醒。我坐了起来,看见对面的工程师,翻来覆去不能入睡,很不舒服的样子,象是生病了。我问:“您病了吗? 我带了一些常用药,不知能否用上?”他轻轻地摇了摇头说:“不用了,我是在醉氧。” “醉氧?” 我只是知道上高原会缺氧,我在上到海拔四千多米时,有缺氧症状,脑袋发胀,人发飘。想不到从高原下来,会醉氧,人也是发晕,昏昏欲睡,又不能入眠。

  我和他走出到房间,在过道交谈,虽然我想了解更多又关青藏高原和铁路的事,但为了他减轻醉氧反应尽量不提哪些话题。我们谈了好一会,我开始犯困直打哈欠,他看到我困了,对我说:“困了吧,去睡吧我没事的。”我去睡了。第二天醒来,天已经亮了,不见对面的人,我拉开门他还坐在那里,不知道我睡后他是否睡过?

  列车进入了安徽境内,他们就要下车了,他说和他阔别了快半年多的妻子会来接他。列车到站后,我送他和他的同伴们下车,我对这批青藏铁路建设者们肃然起敬起来,青藏铁路还要修多久? 我盼望着铁路通车后一定要去青藏铁路走一回,看看他们创下的世纪杰作。我在心里默默的祈祷,希望他们早日从醉氧中醒来,陶醉到和家人团聚的幸福之中。

                          6/2006 白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护身的眼镜
后一篇:关于语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