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例【小班早期阅读:谁咬了我的大饼】

(2010-12-03 15:31:36)
标签:

幼儿园教育

【设计意图】《谁咬了我的大饼》是一本充满悬念的绘本。小猪做了一块好大的饼,等他醒来一看:“咦,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故事就在这个悬念中展开了。接着小读者们就随着小猪开始寻觅那个咬大饼的“小偷”。寻找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小动物,都说没有咬,可是要怎么证明它们的清白?这又是一个有趣的悬念。于是故事就利用这一次又一次的设悬、释悬来勾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最后在故事层层铺排中,绘本慢慢地把孩子引导到谜底的门前,惊奇有趣的结局带给孩子的必然是一阵阵的大笑。

绘本带给大家有几个阅读信息:

1.在一次次的设悬、释悬中以牙印为线索引导幼儿用对比小动物咬的痕迹和大饼上的牙印来鉴定小谁是偷吃大饼的小偷,整个过程带给孩子新鲜刺激的感觉,充分吸引了孩子的目光。

2.通过观察、预测图片信息,引导幼儿学说对话,丰富故事角色形象。

3.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其实就是现实中孩子纯真、稚气的表现,在恍然大悟中开怀大笑的同时带给孩子美好、有趣的体会。

【活动案例】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学会一页一页翻书,体验阅读和想象所带来的快乐。

2.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3.通过对比了解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一样的,能尝试用语言进行描述。

(解析:小班的幼儿年龄小,但是可塑性强。根据小班幼儿主要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特点,本活动重点是通过仔细观察绘本来获得阅读信息并理解故事内容,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于发展幼儿语言提高口语水平,以及提升自主阅读能力非常重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通过吃早点,吃饼干,感受咬饼干并观察自己的牙印。

材料准备:大书、小书、书袋、小动物纸盘偶及大饼的教具

(解析:通过出示纸盘偶可以帮助幼儿理清动物出场顺序并理解故事内容;大饼教具,让孩子更深刻的对比和感受各种动物牙印之间的不同。书袋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幼儿的阅读常规而进行的准备。)

活动过程:

一、观察大书封面,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问:

1.师出示绘本图书:宝宝看,这是什么呀? 封面上有什么呀?

幼:小猪、大饼

2.师出示大饼教具:咦!猜一猜,这个大饼是谁做的呢?

幼:是小猪做的。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小猪纸盘偶:小猪做了一个大饼可是被人偷偷咬了一口,到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

4.教师边操作纸盘偶边走到幼儿座位问个别幼儿:“xx,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让幼儿初步感知句型。

解析:小班幼儿的阅读主要是凭兴趣,他们的目光往往被自己感兴趣的画面所吸引。所以我开门见山介绍绘本,让幼儿初步了解绘本,并且通过出示大饼教具、设置悬念的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逐页观察大书,以“牙印”为线索,理解故事内容。

(一)绘本P1-P4引出故事

1.师讲述:原来呀小猪做完大饼太累了,他躺在大饼上面睡着了。可是一觉醒来发现......

2.师:咦,大饼怎么样了?

幼:被人咬了一口了。

3.师:到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幼儿猜测)

(二)绘本P5-P22理解故事内容,对比动物牙印。

1.师:“小猪碰到了谁?你们猜,小猪是怎么问小鸟的?

幼: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幼儿不会说教师提示,引导幼儿学一学小猪说的话)

2.师:“小鸟的牙印和大饼上的牙印一样吗?”

幼:不一样。

3.师:“不是小鸟咬的会是谁呢?”

4.各种小动物依次同上提问

(三)出示直观教具大饼,通过对比动物牙印描述不同动物的牙印特征。

1.小猪的大饼被人咬了一口,它很着急,它到处询问小动物,它问了那些小动物?(根据幼儿回答有顺序地出示小动物纸盘偶)

2.小猪先问哪个小动物的?引导幼儿再次学说小猪的话。

3.小鸟咬了一口大饼,它的牙印是怎么样的?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教师先利用小鸟的纸盘偶形象操作大饼教具,并利用象声词“卡擦”来增添动物咬大饼的动感,而后引导幼儿观察两个牙印)

3.它的牙印和大饼上原来的印子一样吗?(把咬下来的“饼”粘在黑板上)

4.那么是小鸟趁着小猪睡觉,偷偷咬了它的大饼吗?

5. 以此类推同样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小和描述兔、狐狸、鳄鱼、河马、小猪自己的牙印,通过对比,知道小猪的大饼究竟是谁咬的。

解析:这是本次绘本教学的重点,从小班幼儿情感感染性较强的特点入手,通过让幼儿自主观察、猜测图画教师讲述提炼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利用故事中层层悬念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引导幼儿大胆比较和描述动物之间牙印的不同特征。同时鼓励幼儿学说简单的对话“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从而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想像的空间。)

三、再次完整欣赏阅读图书(包括最后4页),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P1-P26)

1.师:都不是这些小动物咬的,那到底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播放书本课件,教师有感情讲述。

3.师:“现在,你知道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了吗?”

4.师再次用小猪纸盘偶操作大饼教具,并观察小猪自己的牙印来验证故事最后的结果。

解析:教师有感情朗诵后并且揭示结果:一张被咬掉一半的大饼,上面留着参差不齐的牙印,让小朋友一目了然的知道原来是小猪自己咬的。这个孩子们都没有想到的结果带给大家是会心的一笑和喜欢阅读的情感体验。)

四、幼儿阅读

1.师:终于找到答案了,宝宝们,你觉得这本书中什么地方最有趣?(小结:它不仅让我们知道了这些动物的牙印是什么样的,还让我们认识了这只可爱的小猪!)

2.师:这个有趣的故事就藏在这本书里面。想看吗?

3.师:请小朋友看看这是谁的牙印,看书的时候请你们并把它贴到那个小动物的旁边去。

4.提出小书阅读的要求:一页一页翻书、看书的时候保持安静,看完后将书放进椅子背后的书袋中。

解析看书的乐趣再次在这个环节中让幼儿充分体验到了。人手一本小书阅读,让小班幼儿学习“一页一页翻书、看书时保持安静”的阅读技能的同时,还能重新体会这个趣味盎然的故事带给人美好的感觉。

【反思与观点聚焦】

1.阅读活动以“趣”引领

选材“趣”:《谁咬了我的大饼》小猪的形象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整个故事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就好像那只小猪就生活我们身边一样。这样的绘本故事更能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

教具“趣”:根据绘本中故事人物和大饼制作的纸盘偶和黄色垫板制成的大饼富有童趣,能形象生动得表现各种动物咬大饼的动态过程。而且“大饼”的教具还能帮助幼儿更加直观比较动物牙印之间的不同特征,很好的成为幼儿理解绘本的活动工具。

2.层层悬念以“”释疑

根据这本绘本内容的特点与小班幼儿好奇的求知心理,教师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一个接一个的悬念,将幼儿的注意引入与绘本故事有关的情境中,并在观察、猜测图片信息中获得结果解释疑惑。这样的提问简单有趣但是具体,围绕故事情节而展开,足以吸引幼儿全神贯注地阅读与倾听教师讲述书中的故事。

3自主看书以“读”品趣

在教学活动最后环节中幼儿的小书自主阅读既是对整本绘本的回顾和重温,又能培养幼儿初浅的阅读技能和习惯。如指导幼儿在阅读活动中学习按顺序翻阅,这就包括对图片、页码、顺序的识别,还要求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细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逐渐将前后页之间线索联系起来等等。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还不能较好的做到自主阅读,所以我设计“对牙印”的环节,可以引导幼儿一页一页翻阅;“找找书中最有趣的部分。”帮助幼儿重温故事主要内容。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绘本教学的特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