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博客首页孕育札记栏目4月14日推荐
>
>
2008年4月11日,涵涵整3周岁四个月的时候,遭遇了“生长痛”!
从北京回来后的周五,一大早涵涵就说自己“腿疼”,问她哪疼,就捂着右腿的膝盖,走路右腿不敢用力,情绪烦躁。对于这突来的疼痛,我和涵涵爸爸不知如何是好,想带她去医院,可涵涵又哭着喊着不去医院!因为是周五,我本来想带涵涵回姥姥家的,就对涵涵说:“你坚持一天,妈妈下午下班后带你回姥姥家!”我也想到幼儿园问问老师,是不是这几天在幼儿园摔着了,今天才发作?经涵涵同意后到了幼儿园,向老师说明了情况,老师说这几天涵涵没摔着,于是告诉老师帮忙照顾,有事儿随时跟我们联系。
下午两点半,刘老师来电话,说涵涵午睡后的疼痛严重啦!我和涵涵爸爸以最快的速度接上涵涵,赶往医院,经儿科医生诊断为“生长痛”,在听了她的详细介绍后,知道没什么大碍,就带着涵涵回姥姥家啦!第二天,涵涵姥姥又带涵涵去骨科医生那里检查了一下,得到相同的答案,我们终于放心啦!
这件事让我和涵涵爸爸好一阵子反省,因为在北京游玩儿期间,根本就没考虑到涵涵会累,小家伙屁颠屁颠的跟着我们跑,傻爸傻妈竟然没想到抱抱她,甚至在我俩疲倦的时候还表扬涵涵真棒,不知道累,比我们强!殊不知潜在的疼痛已经存在啦!还好,周末在姥姥家疼痛减缓了好多,现在只是偶尔的喊疼,今天高高兴兴的去幼儿园,对正常的生活没什么影响。抽空上网查看了相关的知识,知道了护理的方法,心里有底就不再怕啦!只是以后一定要注意,不要再累着孩子啦!
上网下载的相关知识,与有同龄宝宝的家长们分享:
生长性疼痛又称“小儿生长痛”,医学上叫非特异性肢痛,与生长发育有关,多见于3~5岁幼儿,生理学研究证明,1~3岁的孩子体重增加的速度超过了身高增长的速度,所以显得胖而可爱,医学上把这一阶段称为“第一增重期”。3岁以后,孩子身高增长的速度会加快,由于此期间孩子骨骼生长的速度超过骨骼周围神经、肌腱的生长速度,结果可使其他肌肉、神经发生不协调疼痛,疼痛位于双膝及附近肌肉,偶尔可位于大腿或双踝部,有时也可能出现上肢疼痛,一般疼痛部位比较固定,于晚间或入睡后发生,疼痛程度差异性很大,小儿可因疼痛突然惊醒,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经按摩可减轻,但很少同时双腿疼痛,并且局部无红、肿、发热改变,疼痛可自行缓解。
一、诱因
1.生长较快的孩子,年龄在2岁~12岁,以4~9岁为最多见,男孩多于女孩;2.活动过多如在某幼儿园集体郊游后第二天,多名孩子同时出现腿痛;3.受凉因素天气变化或夜间受凉;4.上呼吸道感染,有学者认为病毒可引起生长痛;5.个体因素,有过敏体质的儿童容易得生长痛。
二、临床特点
1.不定期性和发病持续时间多样性。一般无规律,可一个月发作数次,也可半年或一年发作一次;每次持续时间最短数小时,最长可为数天甚至长达十几天之多;据统计,大多数持续时间在1~3天,多数无预兆,为突然发病。
2.多部位性和相对关节固定性。小儿生长痛可发生于肢体的任何部位和关节。但下肢多于上肢,膝关节多于其他关节,其右侧多于左侧,单侧肢体多于双侧肢体;除此以外,肩、肘、腕、髋、踝等关节均可见到。
3.疼痛的性质和差异性。半数以上的小儿不诉说肢体疼痛,仅表现为跛行而就诊;疼痛部位大多无明显阳性体征,多数无活动障碍,局部无红肿;疼痛的差异性极大,或疼痛难忍,或为不适感;有的可伴随短时精神倦怠,不思活动,饮食差等;一般无发热;
三、预防与治疗避免让小儿过度玩耍,防止受凉,随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服;患上感和肠炎时,要及时进行治疗。如果确诊为生长性疼痛,其最重要的治疗措施就是限制活动,这对病情恢复十分必要;其次要采取保暖措施,多数疼痛可逐渐消失;对大龄儿童可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B6等,能缩短病程;如果疼痛厉害,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止痛药物。
四、医生提示和忠告对生长痛的诊断要非常谨慎,不要把其他器质性或感染性疾病误诊为生长性疼痛;对长期肢体关节疼痛者,应该排除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对有发热者,要排除化脓性或感染性疾病;对近期有外伤者,一定要拍X光片,是否有骨、关节病变;请放心,生长性疼痛是小儿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伴随的一种症状,一般会随年龄增大,在接近青春期后消失,对其正常的生长和发育不会产生影响。
[小贴士]
1、生长痛是良性的暂时现象,年岁稍长后就自然消失了。生长痛不需特殊治疗,及时休息是关键。疼痛时也可局部按摩,或热敷以缓解疼痛。也可以引导孩子玩玩具、做游戏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同时还应该向孩子说明道理,让孩子知道这种疼痛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必害怕。发作频繁而且疼痛较重时可口服水杨酸类止痛剂,若用药后仍有疼痛,则需到医院作详细检查,以排除病理性疼痛或其他病症。
2、不可否认,有些4-10岁儿童也常会出现缺钙现象,但是补钙对生长痛的缓解是没有多大帮助的。因为生长痛的原因不在骨骼,而是软组织。如疼痛特别厉害应由医生做出进一步诊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