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朋友——喇嘛嘎玛(色达之二组图18张)

(2014-04-25 10:14:25)
标签:

文化

游历

色达

摄影

旅游

分类: 我的游历记忆

我的朋友——喇嘛嘎玛(色达之二组图18张)

 

    色达佛学院。佛学院海拨4200米,属高寒地区,本不适合人居住,近年来这里修行的很多,规模不断扩大,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里,这里聚集了约五万人,长年在这里修行的僧众有一万多人。这一切都缘于一个人,就是法王如意宝,据说法王是佛转世。今天,学院到处都悬挂法王的法像,连宾馆的客房中也有,大堂内更是大幅的法像,信众佩戴法王的像章,汽车驾驶室也挂有法王的像,在这里法王的影响超过任何人。

    一大早,我沿着这条路向坡上走,路上不断有僧人从居住的山坡上下来去经堂上早课。早上天气很冷,天寒地等的,有僧人用僧袍裹住头,以前看图片不理解这儿人的穿戴装束,真到了这地方,方知这种僧袍的妙用,真是极好的御寒用具。

    高原爬坡,一会儿,人就气喘吁吁。在这里修行真不容易,冷啊,现在才五月份,然而这里的最低温度已经是零下七度了。早晨出门,路上白天流水的地方结了冰,有活泼的少年喇嘛溜冰下坡。登上这条沟的东坡,太阳渐渐从坡顶将阳光投射到北坡的坡顶,逐渐向下移。晨光下的学院一派生机,尤其是坡上密布的僧舍,僧舍环抱中金顶的经堂,山顶的坛城,一片佛国世界,昭示着宗教的力量。

    穿行在僧舍当中,能够零距离感受这些修士的生活。僧舍分男区和女区,女区即觉姆在坡的下半部分,男区在坡的上半部分。僧舍一间一间挨的很近,之间的小道很窄,大多仅供一个通过,僧舍简陋,许多是僧人自购材料找人搭建的。都是平房,一居一卧,有的还有一小院子,窗口朝阳,光线很足。修士生活大多清苦,除学习外,生活全靠自己。

    在这儿,我结识了一位从青海玉树来这里修行的僧人,名叫嘎玛。当时,我正在一僧舍间看风景,他的僧舍就在我所站处的上方,四周静悄悄的。彼此招呼问好,他热情地说:"到家里说去嘛。"房子很小,大约只有五平方米,一个睡觉带打坐的铺占三分之一,一个书架又占去三分之一,里面二个人转身都困难,临铺的窗很大,阳光很足。他说,"吃个糌耙吗?"我说,"不用,喝杯清水就行。"嘎玛很年轻,只有二十一岁,已经出家五年,其中在亚青住了三年,他说这里冬天太冷,不好过。彼此交流学习体会,我说能否给他照个相,欣然后允。因为要赶在十二点见活佛,无法与嘎玛长聊,很遗憾的一件事,屋外的阳光很好,想合个影,又找不到其他人,自力更生,一手持相机,自己给自己拍,这己不是第一次,那次在四姑娘山,登顶后与向导合影,又一次,在珠峰脚下定日,偶遇流落这里的江苏老乡,与老乡合影,这算是第三次,轻驾就熟。

    告别嘎玛,赶着去见活佛,这次机缘好殊胜,正赶上佛学院的丹增嘉措活佛用汉语做开示。同行的的两位成都女生已到活佛哪儿了,打电话来催了。我赶到活佛的住地,已经有许多人坐在门口等,又说活佛的开示、加持要十二点半开始。又陆续有僧人、僧众不断赶来,门前形成一大片人,持哈达、供养(一点钱,当然是象征性的),开始排队,等候进入活佛的院子。

 

我的朋友——喇嘛嘎玛(色达之二组图18张)

 

我的朋友——喇嘛嘎玛(色达之二组图18张)

 

我的朋友——喇嘛嘎玛(色达之二组图18张)

 

我的朋友——喇嘛嘎玛(色达之二组图18张)

 

我的朋友——喇嘛嘎玛(色达之二组图18张)

 

我的朋友——喇嘛嘎玛(色达之二组图18张)

 

我的朋友——喇嘛嘎玛(色达之二组图18张)

 

我的朋友——喇嘛嘎玛(色达之二组图18张)

 

我的朋友——喇嘛嘎玛(色达之二组图18张)

 

我的朋友——喇嘛嘎玛(色达之二组图18张)

 

我的朋友——喇嘛嘎玛(色达之二组图18张)

 

我的朋友——喇嘛嘎玛(色达之二组图18张)

 

我的朋友——喇嘛嘎玛(色达之二组图18张)

 

我的朋友——喇嘛嘎玛(色达之二组图18张)

 

我的朋友——喇嘛嘎玛(色达之二组图18张)

 

我的朋友——喇嘛嘎玛(色达之二组图18张)

 

我的朋友——喇嘛嘎玛(色达之二组图18张)

 

我的朋友——喇嘛嘎玛(色达之二组图18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