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超的胸怀与智慧
有些人靠情感做事,凡事情绪化,往往功亏一篑;而有些人靠理性做事,关键时刻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感,这样的人就了不起。历史上的东晋简文帝时期,东晋中书郎郗超自认为自己的父亲郗愔的职位待遇应该在谢安之上,然而在那个一心想谋权篡位的权臣桓温死了以后,谢安却入朝掌握了国家权力。他的父亲郗愔却在一些闲散的职位上悠闲无事,所以郗超的愤恨抑郁之情时常溢于辞色,因此,与谢氏之间产生了隔阂。
当时入主中原的氐族政权前秦不断侵扰东晋,东晋王朝对此深以为忧,下达诏书在文武良将中寻求可以镇守戍卫北方领土的人选,谢安荐举他哥哥的儿子谢玄应诏。我们来看看郗超听说此事后的态度,可以说出乎人的意料,郗超听说以后,慨叹道:“谢安的贤能,能够违背凡俗见识而荐举他的亲戚;谢玄的才能,足以不辜负谢安的荐举。”但其他人全都以为并非如此,认为谢玄不具备这样的才能,然而郗超却说:“我曾经与谢玄同在桓温的幕府共事,见他施展才能,虽然是履屐间的小事也从来不失职,所以我了解他。”
你看这就是郗超了不起的地方,对你有意见归有意见,这是私,然而却能不因私废公,就这一点讲其人品就值得肯定,这是其一;其二,赞扬谢安举贤不避亲的行为,不在背后搞小动作,做人光明磊落;其三,能识人,谢玄乃是祖狄,辛弃疾、岳飞一类的人才,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他募兵作战,名扬大江南北。谢玄招募敏捷勇猛之士,得到了彭城刘牢之等数人。经常统领精锐部队作为前锋出战,战无不胜。当时人称他们为“北府兵”,前秦对他们很害怕,对东晋王朝的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是郗超的胸怀。
我们再来看看郗超的智慧,郗超生前与桓氏结为同党,曾帮助桓温欲取代司马氏,篡夺皇位,《晋书》说,桓温“定废立,(郗)超始谋也。”但是他的父亲郗愔忠诚于东晋王室,所以他自己的这些事情没敢让老父亲知道。等到他病倒以后,自己拿出一箱子书信交给了门下的人,说:“本欲焚之,恐公年尊,必以伤愍为弊。我亡后,若大损眠食,可呈此箱。不尔,便烧之。”郗超死后,他父亲郗愔果然因悲痛而患病,门下的人把箱子呈给他,里面全是郗超与桓温商议密谋的往返信件,郗愔勃然大怒,说:“小子死恨晚矣!”这小子死的已经晚了!于是就不再为他悲痛流泪了。郗超真是有智慧,这也算是一种孝道吧,把自己整个舍出去了,这人不仅有知人之智,而且有自知之明。公元373年,这一年十二月,东晋临海太守郗超去世,年仅四十二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