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一个长达百年的乱世
五胡十六国时期,西北胡人轮流入主中原,这些靠杀伐暴虐攻取天下胡人政权,并没有传承中华文化的道统,当然在政治上也不会有仁义道德的政治文化思想。他们以杀伐取天下,又以暴政统治天下,所以这些王朝是只有权力而没有秩序,只有利益而没有道义,更没有儒家提倡的“忠孝节义”、“君臣父子”的文化伦理,他们兄弟父子相互残杀如家常便饭,国家政权更迭在早晚之间。在这样政权之下,国家社稷、家族百姓很难得以保存和延续。每一次宫廷政变,发动叛乱者和镇压叛乱者相互攻杀,杀人如麻,手段极其残忍,这些人杀伐之无情、之残忍,你不禁会想,哪里是人,即使野兽也不至于如此。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的悲剧、惨剧,也可以说是一个群魔乱舞的时期。
我想这种情况究其根源是在于中华道统的断代,教化不兴,社会发展的内在秩序被彻底打乱,信仰缺失,虽然这些王朝大都崇信佛教,但他们说是说,做是做,并不真正按照佛教的教义仪轨去做,而仅仅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人性恶的一面在这一时期彻底的暴露,其危害不仅是百姓,当权者本身受害更重,我们看到,皇家贵族成员之间的手足相残,而且往往更加残酷,情景惨不忍睹。石虎时期后赵王朝的暴政、乱政就是个突出的例子。国君石虎在经历了父子兄弟相残的宫廷内乱以后,死了那么多的亲骨肉,石虎自己痛苦的说:“我要用三斛纯净的灰洗刷我内脏的秽恶,否则为什么我专生凶恶无赖的儿子,年龄一过二十就要杀害自己的父亲!”强悍的胡人在亲人的鲜血面前,发出了绝望的哀号。我们知道,一个王朝的灭亡,一个人的灭亡,都不是别人要灭掉你,是你自己灭掉了自己,像后赵石虎这样强悍的胡人集团,别人要打败他是不容易的,只能是自己打败自己。
这一时期权利更迭非常频繁,最长没有超过五十年的,父杀子、子弑父、兄弟相残,屡屡发生的宫廷政变,权力易手常常在早晚之间,尤其是石虎取代石勒成为中原之主以后,这种混乱的局面更是到了极致,动辄杀人上万,甚至出现了石闵诛杀胡人二十多万的惨剧。同姓之间为了争夺王位,动辄发动宫廷政变,废掉旧王就如同扔掉一只破履。
这些人对国家没有长久的打算,为了争权更是不顾百姓的死活,朝为王,夕死也满足了。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50年),后赵国主石遵想杀掉拥有重兵的石闵,石闵闻知后,立即派兵三千到南台捉拿国主石遵,一个国家的皇帝,竟然想抓就抓。士兵来到石遵的住处时,这位皇帝正和妇人玩弹棋。故作镇静的问:“造反的是谁呀?”有人对他说,你应该让位于别人了,这位皇帝自嘲的说:“我这样的尚且如此,其他人又能支撑多长时间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人根本没有君臣大义,君王是国之大宝,而这些人根本就不当回事儿,废立很随便的,今天你上台,明天我执政,上台以后,一味满足自己的私欲和虚名,至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国泰民安,国富民强,则从没有去考虑。
中国文化自周以来,讲究弘扬道德,推行仁政,使民心回归本性,回归自然,这是一种道义的力量,所谓“积仁三世,民心不收自归”。到了春秋战国,有孔子的儒家学说提倡仁、义、礼、智、信,讲究谦恭礼让之道,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知识分子“危邦不居,乱邦不入,”在政治上讲求役民有度,推行仁义道德,这种传统的儒家思想一直影响者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到了汉更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举,儒家思想成为国家正统。
但是,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有波折的,战国时期的政治已经由仁道变成霸道,形成了所谓的“春秋五霸”,称霸天下成为每一位诸侯的最高政治目标,这种情况到了两汉得以改变,儒术又恢复了总统的地位,但到了西晋末年到南北朝这一时期,中原地区已被胡人占据,中原衣冠斯文扫地,中华文化道统在这里形成百年的断代,尤其是两晋朝以来,在文化上,文人士大夫麈尾清谈,雅爱虚无,奉老子、庄子,以清静无为、放旷飘逸为时尚,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诗酒清淡,成一时之风尚,儒家思想不被重视。在政治上,两晋以来,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一些名人士大夫不肯出来为国家做事,为百姓分忧,逃避现实,造成西晋的“八王之乱”和东晋政权王、庾、桓、谢四大家族把持朝政的局面。中原地区长期被刘姓的前赵国、石姓的后赵、慕容氏的前燕、符姓的前秦、姚姓的后秦等胡人政权所占据,连年征战,民不聊生,遍地哀鸿。这种为一己之霸业,而置百姓于水深火热的情形,实在是人类历史的悲哀。
胡人统治的中原地区的老百姓,徭役繁重,民不聊生。公元336年,中原发生严重的旱灾,赤地千里,甚至金子一斤只能买粟二斗;公元342年,后赵石虎颁发诏令:“被征调的士卒每五人出车一辆,牛二头,米十五斛,绢十匹,不备者斩首。”如此沉重的赋税,让老百姓不堪重负,以至于典卖子女筹措军需,仍然不能凑齐,穷苦百姓在路边树上上吊自尽的远近相望,其情景简直如人间地狱。
中国历来对教化十分重视,一个国家社会不推行教化,教化不兴必然导致愚昧,必然要酿成人间惨剧,这已经是被历史所证明了的。孔孟的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有那么强的生命力,是因为它有教化的作用,所以“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从五胡乱中原的事实来看,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一个没有礼教的政权,一个崇尚武力的政府是多么的可怕、可悲,它倒转了历史的车轮,给老百姓带来无尽的灾难。武力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今天也是一样。
正因为有这种历史教训,以后的唐、宋王朝在政治上十分注重文化教育,在宋朝的历史上,甚至没有诛杀过一个文人,他们重用文人儒臣,建立文人政府,出现唐宋太平盛世,人才辈出,文风和畅,留下了灿烂的唐诗宋词,出现了一大批文人学者,其中有著名的唐宋八大家,这些恐怕都是建立在前朝惨痛的经验教训基础之上而形成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