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潘元超
潘元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471
  • 关注人气:5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荒诞傲慢死于非命

(2009-10-13 23:41:27)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王澄

分类: 我的读史笔记

                                  荒诞傲慢死于非命

 

    西晋末年,有个叫王澄的人,年轻时名声就与他的哥哥当时的大名士王衍一起名扬海内,王氏家族在东晋为“四大家族”之首。王衍是当时的大名人,此人长相极为标致,个人风采出众,小时候去拜见当时“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山涛赞叹说:“何物老妪,生宁馨儿”。而他的那位弟弟王澄就不同了,此人徒有虚名,他的出名完全是占了他哥哥的光,整日纵酒酣畅,行为放诞,为人傲慢。他的朋友刘琨对他说:“卿形虽散朗,而内实动侠,以此出世,难得其死。”就是你外表虽然洒脱清朗,而内心实际易动而侠义,这样来处世,难得好死。王澄听了以后默然不答。

    这一年,王澄到荆州任职,他很喜欢成都内史王机,认为他的水平仅次于自己,也不管这人能力如何,只是因为能与自己说得来,就让这个王机综理对内对外的各种事务,视为自己的心腹臂膀和得力帮手。王澄真是没有多大的能耐,多次被对手杜弢打败,声望与实际都有所减损,但他仍然是傲然自得,心里没有一点忧虑惧怯,与王机等一班人日夜纵情喝酒,投壶博戏,一玩就是数十局。因此上下都与他不一条心,别人劝谏,王澄也不听。

    一次,王澄自己出兵攻打杜弢,在作塘这个地方驻扎。参军王冲反叛王澄而自称刺史。王澄开始惧怯,派自己的部将杜蕤防守江陵,而自己把治所远迁至孱陵,不久又逃奔沓中。就这么抛弃自己的岗位,一走了之了。这种人你不要看他表面上不惧怯,一副名士派头,实际内心是非常恐惧的,只是表面上装作满不在乎,一遇到困难危险,就脚底板抹油,跑了。

    王澄匆匆逃回江南,但这种人是不担心没有饭吃的,当时的琅邪王司马睿(后来的东晋开国皇帝)听说后,就征召王澄担任军谘祭酒。这种临阵脱逃应该是死罪,可在这里王澄就象没事儿人一样,官照做,酒照喝。

    后来王澄前去拜访跟随琅邪王司马睿渡江的王敦,当时王敦的声望如日中天,而王澄自认为名声一直在王敦之上,还想按照以往的想法轻侮王敦。不想今非昔比,此时王敦权势很大,正不可一世,看到这种情况,大怒,诬陷他与杜弢有信使来往,派壮士把王澄掐死了。说到王敦杀掉王澄,还颇费一些周折,先是请到家里,看到王澄身边有二十名壮士,手持铁鞭不离左右,而王澄本人也并非酒囊饭袋,《晋书》记载他:“勇力绝人,素为敦(王敦)所惮。”他还常将一只玉枕放在手边防身,一时没法下手,于是王敦借机将这些武士灌醉,又骗走了玉枕,等到解除了王澄的武装,刚才还一同躺在榻上手拉手的王敦马上起身指责他通敌,王澄发觉情况不对,一把扯住王敦的衣带申辩,王敦努力将衣带挣断,脱身后命力士擒拿王澄,王澄一看不妙,竟抬脚登上了屋子的房梁,不知是真有功夫还是人在情急之下的超能举动,但最终还是被杀,时年四十四岁。

    象王澄这种志大才疏的纨绔子弟,优越惯了,虽然遭到挫折,但是他自己并不反省,还是一味的托大傲慢,王澄虽然与他哥哥王衍一样有名声,但王澄不能与王衍相提并论,王澄的名声缘于他的任诞放达,常常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他出任荆州刺史一职赴任的时候,满朝官员相送,这个王澄看到路边的一棵柳树上有个喜鹊窝,玩性大发,当众脱下衣服,爬上树去掏鹊窝,神情平淡,旁若无人。这种名士派头在当时是很受人推崇,可这种东西只能用来装点门面,不能用来做事的。王衍则不同,有思想有理论,风姿出众,辩才无碍,麈尾清谈,成一时之风尚。王澄的成名已经是借了他哥哥的光,而更要命的是王澄视官事如儿戏,这样的人怎么会有好结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