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事都是看的破忍不过
西晋怀帝永嘉三年(公元309年)三月出了一件事,当朝尚书何绥被皇族太傅东海王司马越以图谋叛乱为名给杀了。我们知道,在历史上死个把人本没什么稀奇的,但是这个可何绥不是一般的人,何氏家族在两晋时期是望族,可谓代代为官、世世富贵,但奇怪的是到了永嘉末年,也就是何绥死后没几年,这个家族就已经没有后代了,也就是俗话说的断子绝孙,为什么?这里就大有问题,大有文章,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何绥是何曾的孙子,何曾是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宰相。当年,何曾有一次在晋武帝司马炎的宴会上侍奉,离开宴会后,对自己的儿子们说:“皇上开创伟大的基业,但我每次在宴会上见他,却从没有听到治理国家的长远打算,只是听他说一些平生的日常事情,这不是替子孙后代考虑的做法。他只考虑自己,他的后代继承人危险啊!你们恐怕也不能够免祸。”
何曾的话可谓深谋远虑,看到了问题的本质。他又指着自己孙子们说:“他们一定会遭到困难的。”后来何绥被杀之后,他的哥哥何嵩哭着说:“我们的祖父几乎是圣人啊!”那么这个何曾是不是圣人呢?我看未必。
史书上说何曾这个人生活奢侈,为人傲慢,吃饭一天要耗费万钱,还说没有下筷子的地方。儿子何劭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加靡费,一天吃掉二万钱。做为何曾孙辈的何绥和弟弟何机、何羡,也同样是奢侈无度,给人写信,用词非常傲慢。一次,河内人王尼看到何绥写的信,对他人说:“伯蔚(何绥的字)身居乱世还这样自负傲慢,难道能免祸吗?”听到的人担心的说:“伯蔚听到你的话,一定会害你。”王尼说:“等伯蔚听到我的这些话时,他自己恐怕已经死了。”等到永嘉末年,即公元313年,何氏一家果然已经没有子孙留存在世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世上的人大多是想得到,做不到;看的破,忍不过。何曾的谋虑不可谓不深远,看问题不可谓不透彻,预测不可谓不准确,但就是没有想如何才能避祸,如何在乱世当中保全自己,行为上一点没有收敛,而且形成了极其不好的家风,“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件好事只是读书。”清人俞樾也说:“惜衣惜食不但惜财犹惜福。”这些道理很浅显,他们这种饱读诗书的人不会不知道,而且趋利避害是人之本能,之所以依然故我乃是人的本性使然。要克服人性自身的弱点,改掉奢侈傲慢的毛病,实行低调的做人处事之道,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难怪佛家称“贪、嗔、痴、慢、疑”为害人的五毒,所以,一个人修行就是要从这种地方着手。
前人司马光说:“何曾议论晋武帝苟且懒惰,只顾眼前利益,不为长远考虑,而预知天下将要发生变乱,子孙一定会卷入,多么英明!但是自己超越本分奢侈无度,使子孙效仿继承这种坏毛病,最后因为骄傲奢侈而亡族,这英明又在哪里呢?再说身为宰相,知道自己君主的过错,不忠告君主却在家私下议论,不是忠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