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所谓的帝王之相
三国时期,晋王司马昭娶王肃的女儿为妻,生了两个儿子司马炎和司马攸,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没有儿子,于是把司马攸过继给景王司马师为后。
司马攸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而且多才多艺,性格清静平和,为人公正,名望超过司马炎。晋王司马昭也很喜爱他,常常说:“天下本就是景王(司马师)的天下,我不过是代理宰相之位,我死之后,大业应该归于司马攸。”因为在此之前,司马师做为司马氏家族的当然继承人已经死了,所以司马昭才有这个话。司马炎和司马攸这哥俩虽然性格不同,但是却各有优势。
如果说司马攸多才多艺,品德过人,那么司马炎却是相貌出众,长得很气派。据说司马炎垂直了长发可以拖到地面,双手下垂超过膝盖,不仅相貌出众而且有些神异,这种头发垂地、双手过膝本身就很少见。司马炎显然对自己的相貌很自信,很知道自己的优势在那里,觉得自己生有异相,相貌不凡。一次他把自己奇异的相貌展示给大臣裴秀,从容地对裴秀说:“人能不能看相?”大概是司马炎的相貌的确气势逼人,不可替代,这位裴秀一瞻“圣容”之后便从此归顺了他,可见人出众的相貌不仅是一种资源,而且还也可以征服他人。
世家子弟羊琇与司马炎相友善,就为司马炎出谋划策,力争成为司马氏的继承人。常常观察时政以及司马炎应该减损和补益的地方,都事先让司马炎都预先记住,以备晋王司马昭询问时回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看来不论做什么事,没有人帮助是不会成功的。
晋王司马昭想立司马攸为世子,大臣山涛说:“废弃长子而立幼子,违背礼仪则不吉祥啊。”而贾充说:“中抚军(司马炎)有君主的德行,不可让别人代替。”何曾、裴秀也说:“中抚军(司马炎)聪慧过人,神明而威武,有超越世人的奇才,已经享有极高的声望,帝王的仪容就是如此,这本不是人臣的相貌。”当双方的意见相持不下的时候,帝王的相貌成了司马炎取胜的关键,也成了这些人手里的一张牌。而且这么多人为司马炎说话,足见司马炎不仅相貌过人,而且为人也很好。既然这么多人都看好司马炎,那就是众望所归了,于是,司马昭因此拿定了主意,立司马炎为世子。
司马炎被立世子这件事充分说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能得到人的拥护和赞扬,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当然,也许司马昭本来就是虚晃一枪,开始就没打算立司马攸,只是造造舆论罢了,从而显示自己重情亲和公正无私,而这一切被那些伶俐的大臣看出了门道,毕竟在立谁为世子的问题上,还是他说了算的。历史上这样欲盖弥彰的事情并不稀奇,但是不可否认,司马炎那张“帝王”的面孔的确帮了他不少的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