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少年英雄
公元252年,吴王孙亮就被册封为皇帝,可是并没有登基,此时孙亮只有十岁,直到五年以后,公元257年四月才亲临正殿,开始亲自执政。在这这五年当中,权力一直被权臣孙琳、孙俊等人把持。这个时候皇权衰落,皇帝的位置几乎是个摆设,但是这个孙亮还是很有个性,力图重振皇权,不甘心任人摆布。
孙亮开始亲政后,孙琳等人的上表奏章,多次受到他的质问,不再只是点头认可,当橡皮图章。又选取了兵士子弟十八岁以下,十五岁以上的三千多人,选大将子弟中勇武有力的,让他们领兵,每天都在苑囿中练兵习武,他说:“我建立这支军队,是想和他们一起成长。”他还多次拿出府藏书册阅览先帝时的旧事,问左右侍臣说:“先帝常常亲自书写诏书,而如今大将军(孙琳)奏事,为什么只是让我签字认可呢?”
一次,他要吃酸酶,让黄门到库里去取蜂蜜,蜜中有鼠屎;就召来守库官询问,守库官叩头谢罪。吴王孙亮说:“黄门从你那儿要过蜂蜜吗?”守库官说:“以前曾要过,我没敢给他。”黄门不承认。吴王让人破开鼠屎,屎中是干燥的,于是他大笑着对左右说:“如果鼠屎事先就在蜂蜜里,那么里外都应该是湿的,现在外面湿而里面干燥,这必定是黄门放进去的。”诘问黄门,他果然服了罪,左右之人都很震惊恐惧。
历史上的这些侍候皇帝的黄门、宦官、太监,多少有点心理变态,这些人在皇帝身边,专横惯了,一般人都不敢得罪他们,现在突然出来一个不买账的,就想出放鼠屎的孬法陷害,却被机敏的孙亮识破,阴谋没能得逞。不过从这些事上也可以看出,皇权的式微,朝纲不振,一个黄门就敢兴风作浪,根本没把握有生杀大权的皇帝看在眼里,也许此刻的皇帝已经没有这种权利了。
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但是人往往不能客观的看待问题,不是左就是右,论起历史上的帝王、领导人,要么称为雄才大略,一代明主;要么就说其昏聩无能,丢家丧邦。其实很多事情的成败兴衰不是一个人的事儿,甚至不是一代人的事,成功地皇帝固然是英雄豪杰,失败的帝王也不一定就是窝囊废,没有智慧,没有血性,没有立志奋发图强的意志和精神。吴王孙亮就是这么一个生不逢时但有勇气有智慧有血性的人。
吴王孙亮看到大将军孙琳专权,便暗地里与全公主和将军刘丞谋划除掉孙琳。孙亮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皇帝,年轻气盛,胆子大,有闯劲,没有框框,少有顾虑,容易成功,也容易失败,既让人兴奋,也让人替他捏一把汗。全后的父亲全尚任太常、卫将军,吴王孙亮要利用此人成就大事,于是孙亮对全尚的儿子黄门侍郎全纪说:“孙琳专擅权势,轻视小看我。此人无所忌惮,不知还有君上,这种情况不能长久忍耐,我如今要图谋取缔他。你的父亲担任中军都督,(孙亮还是要依靠全尚。)让他秘密的整顿兵马,我当亲自出宫登临桥上,率领宿卫虎骑突然包围了孙琳府第,再颁诏命,令孙琳统领的兵士都解散,不得反抗。如果一切事情都按我所说的去做,必然能成功。”
少年皇帝显得很自信,但是显得草率,让人替他捏一把汗。又说:“你出去,必须秘密行事!向你的父亲宣明诏令,千万不要让你的母亲知道;女人既不明晓大事,而且她又是孙琳的姐姐,如果见到孙琳泄露出去,就会误我大事!”全纪接受诏令告诉了自己的父亲全尚。但全尚没有认真考虑,就把此事告诉了全纪的母亲,也就是自己的老婆,孙琳的姐姐,这就是事物的转折点,成与不成就系于一念之间。孙琳的姐姐她派人将孙亮的秘密地告诉了孙琳。
公元258年,这年九月,孙琳深夜派兵袭击全尚,把他扣押起来,又派其弟孙恩在苍龙门外杀掉刘承,等到天将明时,又包围了王宫。吴王孙亮勃然大怒,骑上马带了弓箭就要出宫,说道:“我是大皇帝的嫡子,在位已经五年,谁敢不服从我!”话虽然说的豪迈,但做事还是要凭实力的。此时,那些侍中近臣以及乳母等人怕此事连累到自己,于是一起连牵带扯地制止他,终于未能出宫。真不知道孙亮那三千子弟兵哪里去了。吴王只是叹气发怒不吃饭,又大骂自己的老婆全后:“你的父亲昏聩无能,坏了我的大事!”又派人去叫本家全纪,全纪说:“我父亲奉行诏命不谨慎,辜负了皇上,我没脸面再见皇上了。”然后就自杀而死。这事不能全怨到自己老婆身上,还是自己考虑不周,用人不当,办大事只有热情是不够的,不仅要斗力,更要斗智。这方面,后来清朝的康熙显然吸取了前人失败的教训。
孙琳最后废掉吴国孙亮,派遣将军孙耽送会稽王孙亮回到他的封国,孙亮这年十六岁。
这是一个悲剧,吴王孙亮黯然退场,少年英雄显得那么的无奈和无助。登基亲政五年,手下三千子弟兵大概已成,具备了一定的战斗力,可是没有发挥作用,祖宗的江山和皇权被别人占有,时间已经很长了,一腔热血,还没有燃烧起来,就黯然熄灭了。孙亮从哪里来,此刻又回到哪里去,夕阳西下,前路茫茫,古道漫漫,一辆牛车,二三从人,不管你愿不愿意,到了该收场的时候了。别人依然手握重权,指天划地,那些劝他、拉他害怕毁掉自己富贵的近臣、乳母还是一样安享富贵,该走的走了,该留的留了,明天太阳照样升起,我只是为少年英雄可惜、叹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