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潘元超
潘元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471
  • 关注人气:5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才华的斗不过有计谋的

(2008-11-17 13:22:03)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曹植

曹丕

分类: 我的读史笔记

                             有才华的斗不过有计谋的

 

    事业做大了,都有继承人的问题,第一代创业者都想把自己的事业传承下去,二世、三世乃至于万世。继承人问题历来是事业传承的大问题,不管是帝王之家、王侯之家,士阀豪门还是贫民百姓,接班人问题都是矛盾的焦点,是各种势力争斗的着力点。三国时期,正值改朝换代的关键时期,各路英豪或出于民间,或出于王公,或出于皇家宗室,在众多的英雄当中,曹操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曹操娶丁夫人,没有生儿子。妾刘氏,生儿子曹昂;卞氏生下四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曹操让丁夫人以母亲的名义抚养曹昂;曹昂死在穰成,丁夫人哭泣的不能自制,曹操气愤之下,休了丁夫人,以卞氏继为正妻。

    曹植生性机警有能力,才华横溢而敏捷多智,曹操很爱他。曹操要把女儿嫁给丁仪为妻,曹丕因为丁仪一只眼瞎,劝阻了曹操。丁仪因此怨恨曹丕,和弟弟黄门侍郎丁廙,以及丞相主簿杨修,多次称赞曹植的才干,劝曹操立他为继承人。杨修本是杨彪的儿子。曹操用信秘密探访外面对立继承人的看法。尚书崔琰用不封口的信答复说:“按照《春秋》之义,应立长子。而且曹丕仁厚、忠孝、聪明,应做继承人,我的看法至死不变。”曹植是崔琰哥哥的女婿。(这有关系吗?有,一定有!)

    尚书仆射毛玠对曹操说:“前不久,袁绍因嫡亲、旁支不分,宗族和国土都遭覆灭。废立继承人的大事,不是臣子所应听到的。”东曹掾刑颙说:“以旁支代替正统继承人,是先世的戒条,希望殿下深入考虑。”

    曹丕派人向太中大夫贾诩询问巩固自己地位的方法。贾诩说:“愿将军您能发扬德性和气度,亲身去做寒素之人的事情,早晚孜孜不倦,不违背做儿子应该遵守的规矩,这样就可以了。”贾诩以正道教人,可谓良师中的名师,胸中不厚,胸次不大,做出事来怎么可能仁厚,一个做接班人的,涵养胸襟,培养德行很重要。一味玩权谋,耍手腕,肯定要失败。曹丕听从了贾诩的话,暗自深深的磨练自己。一天,曹操命众人退下,询问贾诩,贾诩默然不答。曹操说:“我与你说话,你却不回答,这是为什么?”贾诩说:“我正在考虑,所以没有立即回答您。”曹操说:“你考虑什么?”贾诩回答说:“我是在想袁绍、刘表两对父子阿。”曹操大笑起来。

    一次,曹操带兵出征,曹丕和曹植共同送到路旁,曹植称颂曹操的功德,出口成章,旁边的人都瞩目赞赏,曹操自己也很高兴。曹丕感到惆怅,若有所失,济阴人吴质在他耳边说:“魏王即将上路的时候,流泪哭泣即可。”及至辞行时,曹丕哭着下拜,曹操和部属们都很伤感。因此,大家都认为曹植华丽的词藻多而诚心不及曹丕。曹植既然做事任性,言行不加掩饰,而曹丕则施用权术,掩盖真情,自我矫饰,公众的人和曹操的部属大多为他说好话,所以最终被立为太子。曹丕和曹植两人相比,各有长短,所不同的是曹丕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长的更长,短的更短,所以他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如果你是曹操,你会喜欢貌似仁厚的曹丕还是喜欢率性高才的曹植?曹操是政治家,自然会用政治家的治国平天下的角度去选择接班人。

左右长御向卞夫人祝贺说:“曹丕将军被立为太子,天下人没有不欢喜的,夫人应该把府中所藏财物都拿来赏赐大家。”夫人说:“魏王只因为曹丕年长,所以立他为继承人。我只应以庆幸免去了教导无方的过失罢了,又有什么理由要去重重赏赐别人呢!”长御回去,把夫人的话全部告诉了曹操,曹操很高兴,说:“怒时脸不变色,喜时不忘记节制,原本是最难做到的。”

    太子曹丕抱住议郎辛毗的脖子说:“辛君,你知道我高兴吗?”如此忘乎所以,什么能行呢?做大事的认一定要做到慎独这两个字。辛毗把这件事对他女儿宪英谈起,宪英叹息说:“太子是代替君王主持宗庙和社稷的人。代替君王,不可以不忧虑,管理国家,不可以不恐惧。他本应该忧虑和恐惧,却反而很高兴,怎么能长久!魏是不会昌盛的!”这个女子见识深远,了不起!

    过了很久,曹植违反制度,乘车在弛道正中行驶,违规打开司马门而出。曹操大怒,掌管宫门的公车令被定罪处死。从此以后,他加重了对诸侯的限制,对曹植的宠爱也一天不如一天了。一次,曹植的妻子身穿锦绣的衣服,被曹操登上高台看见,认为她违反了禁止穿锦绣的制度,命她返回娘家,并赐自尽。力量的对比消长始终都是存在的,这种力量的消长也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曹植在曹操心目当中由喜爱逐渐到失宠也有一个过程,事物的发展不是偶然的,今天的宠儿也可能就是明天的弃儿,谁能说得清楚,身为人子、人父、臣子、部下能不谨慎做人做事吗?曹植的失败固然有封建制度长子继位的传统,但是不是长子继位也是有的。关键是曹植本人有缺陷,还有就是与他结交的都是当时的一班所谓名士,这些人诗酒唱和可以,搞政治还是不行,是外行。当初,丞相主簿杨修和丁仪兄弟策划立曹植为魏太子,曹丕对此很担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把谋士吴质藏在旧竹箱中,用车接来,和他计议。杨修将此事告诉了魏王曹操。曹操尚未调查,曹丕感到恐惧,告诉了吴质。吴质说:“没有关系。”第二天,又用竹箱载绢进入曹丕的宅第。杨修又报告了曹操,进行检查,里边却没有人。曹操因此对杨修等人产生怀疑。后来曹植因为骄纵而被曹操疏远。但曹植却不停的主动与杨修联系,杨修也不敢与他断绝来往。每当到曹植那里,顾虑曹植做有不妥之处,杨修就揣测曹操的意图,预先为曹植草拟十几条答辩,告诉曹植手下的人:“魏王的训诲来时,根据他的问话,做出相应的回答。”因此魏王曹操训诲刚刚送到,曹植的答辞就已经送去。曹操对这样迅速的回答觉得很奇怪,经过追问,真相才泄露出来。这种投机取巧的事一旦被戳穿,就彻底丧失信誉,为人而无信,还怎么做事?况且杨修这个人本人有很多毛病,此外,曹操还因为杨修是袁术外甥而厌恶他,因此便公布了他多次泄露魏王(曹操)训诲,交结诸侯的罪状,把他抓起来杀了。

    曹丕和曹植的不同还有两人的谋臣不同,也就是智囊团不同。辅佐曹丕的贾诩贤明正直,以忠厚仁德教育曹丕,而吴质足智多谋,多次献奇计变弱为强,转危为安,反观曹植的谋臣杨修等人,以名士自居,诗酒唱和,恃才傲物,不知韬晦,才华有余而内敛不足,这样的才华不经不会不会对自己有补益反而会伤了自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曹操死后,曹丕终于继任魏王,他的弟弟鄢陵侯曹彰等人都回到自己的封地。临菑候曹植的监国谒者灌均,迎合曹丕的意图,上奏说:“临菑候曹植酗酒,言辞轻狂傲慢,劫持并胁迫魏王的使者。”曹丕贬曹植为安川侯,将曹植的党羽,右刺奸掾、沛国人丁仪,黄门侍郎丁賔兄弟二人及两家男人全部处死。这样的人什么时候都有,投机取巧,落井下石,以牺牲别人来谋取自己的利益。太可恶了。

    后人鱼豢说:“有句谚语:‘贫穷的人,不用学,自然会简朴,卑下的人,不用学,自然会谦恭。’这并不是说人的性格有差异,而是环境造成的。如果曹操很早就管束曹植等人的举止,有这样贤明的用心,曹植等人怎么会有非份的想法呢?曹彰怀有怨恨,尚且没有达到这一地步,至于曹植,哪里能发动什么变乱!偏偏使杨修因曹植的倚重而遇害,丁仪因逢迎曹植而全家被杀,太令人哀叹了!其实曹操对曹植的教育还是很严格的。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谁又不是倾尽全力培养自己的孩子,老百姓尚且如此,况且是贵为王侯的人。曹操为自己的几个儿子选任官属的标准很高,任命邢颙为曹植的家丞。邢颙对曹植按礼仪严格约束,从不退让,因此与曹植不合。庶子刘桢擅长写文章,词藻华丽,曹植对他很亲近,喜爱。刘桢写信劝谏曹植:“君侯您只采撷庶子我华丽的春花,而忽视了家丞的秋实,将为君上招来毁谤,罪过不小,我实在感到恐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对几位儿子都选了德行品行都很好的老师。无奈曹植本人喜欢浮华,他最后的结局不能不说已开始就已埋下了种子,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要从根本上修养自己的身心,“诚意、正心、修身”岂只是嘴上说说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