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酱油”成流行词,你是职场“酱油族”吗?

标签:
杂谈酱油族打酱油职场工作事业过路网络流行词生活职业 |
分类: 职场与事业 |

“打酱油”是热门的网络流行词汇,有“路过”、“事不关己”的含义。职场“打酱油”,即是指在公司的地位相当于一个无关紧要的路人,即使是工作时间也是无所事事,别人在忙碌时他在聊天看电影。职场“酱油族”们是否真的是喜欢清闲生活,还是种种原因造成他们的“酱油”状态?众人眼中羡慕的无压力“打酱油”状态是否真的那么令人乐在其中?
女孩子,工作清闲点比较好?
小莎大学毕业后到了一家国企上班,分配的职责是负责公司产品的宣传。刚上班时她还跃跃欲试,希望可以在这个岗位上做出一番成绩;去了单位才发现,她的工作就是收发各家媒体寄来的样报并进行简单的剪报整理,与人打交道很少。
办公室有3个女生,基本都在“打酱油”。她们每天上班就是在网上购物,聚在一起聊天,或者看小说、看电影。最初小莎也觉得没意思,但家人都说,女孩子清闲的工作挺好的,朋友也羡慕。慢慢她就还真就习惯了这种状态。
有时候同学聚会,老听大家在讲工作有多忙。而小莎,就这么浑浑噩噩的一直“打酱油”下去吗?
没事做还要写计划,实在是很痛苦
王风所在的公司因为同时启动了很多项目,招了很多人。但是老总本身其实是个想法很多,却没有固定规划的人,所以很多项目虽然展开了,但是并没什么进展,公司有好多没事做的人,她也算其中一个。
那段时间,王风每天上班就是听歌,泡在豆瓣和微博上,偶尔练习一下自己的PS水平。过了两个月,她就受不了了。每个员工都要上交各种工作计划,像王风这种没事做的还要写计划,实在是很痛苦;而不做项目也没有任何绩效考评,拿固定工资,挺没意思。撑了半年,她就裸辞了。现在王风还没找到工作,有时候她也很困惑,想起当初她自己的辞职决定,她甚至不知道是否正确,她有时候也会觉得也许不如就坚持将那份“打酱油”的工作做下去?
人生如果“酱油”下去,基本上没什么前途了
张琪的学历比较低,大专毕业后面试了很多岗位,最后进入一家中型企业做前台。因为工作重复性高,大多就是收收邮件、接待来访者,工作很清闲,上班时间大部分在上网、“煲电话粥”。
工作一年后,心情从初期适应、兴奋到冷静,感觉人生如果这样下去,基本上没什么前途了。于是,她开始利用工作之闲去读本科,在工作中也学点上司解决事情的思路及技巧,主动参加企业内部组织的一些技能培训,去做一些“份外”的事情。后来工作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她被提拔为办公室行政助理,现在已经成为了公司市场部的经理,算是彻底告别了“酱油”状态。
张琪建议处在“打酱油”状态的人,千万不要抱怨公司是否重用你,一定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自己能力不足?如果是,就赶快补救,多学多看,多做一些“分外事”,这对职业成长绝对是有好处的。
要上位,就不能闲坐着
“酱油族”是由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逻辑上来说,单位性质不同,工作的忙碌度也不同。市场化程度不高的单位,“打酱油”的人可能比较多,比如国企单位或者政府部门。但一个人是否“打酱油”着,归根结底是自己决定的。
进入一个企业或者单位的人,自己并不喜欢,或者单位本身的周围环境和职业风气等并不十分好,但又没有勇气脱离单位,人会因此而产生惰性,失去目标。其实在职业初期,大部分人都是在做基础性、且重复性较高的工作,这时周围环境的影响很重要。如果周围的人都是处于充电学习或者进取竞争的职业风气中,个人就很容易就形成积极的职业生涯规划;反之,大概就是“当一个和尚撞一天钟”了。
“酱油族”
中有不少都是从事行政工作的,工作性质相对于其它部门比较枯燥和被动,再加上行政工作在传统上或者文化习惯上都比较倾向于官僚,这就容易形成“打酱油”的状况,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行政工作人员都在“打酱油”。你愿意努力,一样可以工作得很充实,而不是一味的只知道闲坐着。
作为想要突围的“酱油族”,心态非常重要,尤其是工作态度。糟糕的工作态度会影响职业升迁。“酱油族”们应该认真观察一下职场做得有声有色的前辈们,学习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强项。那些刚刚进入职场的新人,更应该不断吸纳各种知识。对于职业发展来说,你了解的越多,当机会来临时,你上位的机会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