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特新词

标签:
杂谈互联网数码科技网络生活网络时尚 |
分类: 生活与休闲 |

Hashtags是最近推特文化中开始流行的一个现象,特指前面加了一个“#”前缀的单词或者短语。当推特使用者们在某个单词或短语前加上一个“#”的标志时,这意味着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搜寻相关信息或组织相关网络小组。
例如,如果一个人想搜索有关美国议员安东尼•D.维纳(维纳的推特网页上最近贴出一张不雅照)“维纳门”的近况时,尽管维纳本人声称他的推特账号遭黑客攻击,但使用者可以用“#维纳门”来追踪“维纳门”的最新进展;又比如贾斯汀•比伯的粉丝们只要使用“#比伯”,就可以搜索同道者。
最近,“#”超越了推特这一允许人们至多输入40个单词的微博平台,成为一个新的文化现象,在在线聊天、电子邮件以及线下面对面交流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今年超级碗决赛日,某德国奢侈车品牌在电视屏幕上打出“#进步是”,成为把老式广告内容与新媒体结合起来的第一个商业公司。使用者们在推特上回答
“进步是什么”,从而角逐大奖得主。
今年4月,在加拿大英语区联邦选举辩论上,新民主党领导杰克•莱顿在攻击首相斯蒂芬•哈珀针对犯罪的政策时,把这些政策称为“#失败”,引发人们津津乐道。
谷歌公司开发商Chris
Messina在一封电子邮件中介绍两位朋友时,直接在标题栏里写了“#介绍”。此举可以免去冗长的前言,直奔主题。Chris
Messina并非一个普通的推特使用者,他其实是“#教父”。2007年8月,他正式在推特上发明了“#”的使用,便于在推特上发起小团体,使得人们更容易地在推特上进行相关搜索和自我归类。很快,人们开始为了增添交流过程中的幽默色彩和上下文含义而开始广泛使用“#”。
当亚当•夏普被任命为推特华盛顿分部负责人时,他收到了众多只写了“#祝贺”的祝贺电子邮件。虽然该理念过了一段时间才广为人知,但无论在推特还是在线下都得到了滚雪球般的运用,以至于2010年被一些新媒体观察人士称为“hashtag年”。
卡耐基大学语言学博士后雅各布•爱因斯坦说:“在这个人们习惯了拖拖拉拉的世界上,hashtags被证明是简短有力的缩写用语;是网络时代人们互相认知的新手段。当你收到某个人发给你一个带着‘#’前缀的词汇,你可能知道,也可能觉得莫名其妙。如果你会心一笑,表明你也生活在推特以及类似的新网络文化圈中。同时,hashta
gs也在白话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今办公室里的人们常在交谈中说出诸如此类的话来:“h a s ht a g,对不起,我迟到了
”,或者“hashtag,我过了糟糕的一天”等等。人们也常常用左手食指和中指,与右手食指以及中指比划出“#”的手势,表达出他们对希望、和平、爱和理解以及任何事情的观点(#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