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能够为改变自己做些什么吗?

(2011-06-22 10:53:27)
标签:

改变

生活

性情

心理

情绪

个性

习惯

改变自己

休闲

分类: 生活与休闲
你能够为改变自己做些什么吗?
我们都知道有些事物和习惯是需要改变的,我们也明白“改变”是怎么一会事儿,但是最后发觉如果获得真正的改变其实没有那么容易。比如,一个人习惯了端庄保守素雅的打扮,偶尔你发现这个人穿了一件亮色的时髦款式衣服,你说:“啊!你穿衣发改变风格了哦?!”但是几天之后,你发觉这个人还是依然穿的端正保守。

改变穿衣发的风格不是很难,但是它需要很多细节去改变。习惯了保守的打扮,即使偶尔在商场里看到一件时髦的衣服,并且买回去穿了,这也仅仅是开始,或者仅仅是一个最初的想法,并不意味着改变。因为改变着装的风格,不仅是改变习惯,还有对于时装的兴趣,研究,搭配技巧,流行元素的关注。没有细节上的改变,你会发觉自己还是穿的端正保守更好看,时髦的东西穿在自己身上总是有点不自在,“改变”也因此终结了。

减肥也是一种改变,这与改变穿衣服风格相比,显然更要难得多了,因为它需要更多细节上的变化。由不爱运动到爱运动,由爱吃东西到控制饮食,由吃什么都可以到有些东西不可以吃,由习惯的作息方式到一种新的作息模式,等等,没有这些细节上的改变,任何辅助性的医疗减肥方法都是徒劳的。

关于如何改变习惯,心理学不乏相关的理论,但是改变的关键往往在于细节。嗯,又一次让我想起了那句“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打算开始改变的人来说,做好准备非常必要。罗德岛大学的心理学家James Prochaska和他的同事认为任何改变都是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完成的,始于思考(开始考虑改变的获益),然后通过准备(开始考虑改变的困难,并开始设定目标)进入行动(这个人开始通过设定奖赏或者惩罚来具体来实施改变),最后是保持(通过一些方法或步骤来防止反弹)。这里“决定改变”是一切的基础。身边总有些人,当然也包括自己,总在吵吵着要改变,可是却经年看不到一点儿变化,究其根底还是不愿意放弃熟悉的旧巢,有时结果=意图。

改变会带来真空

你可能想减少或消除一些旧习气或者培养一些新习惯。但最好你可以同时做这两件事情。因为实际上坏习惯也往往是有心理功能的,胡吃海塞是为了减压,贪恋网络可能是因为对关系的饥渴……回想一下我们的习惯,大都会让我们有着明显或潜在的心理获益。不要鄙视你的旧习惯,它们也曾给了你很多。一心只是想消除它本身可能会让这个满足感失去承载,这样的真空很容易让改变失去持续的动力,甚至发生倒退。如果你不想再夜夜笙歌的在夜店间流连疲惫,可能你需要发展某种兴趣,比如看书下棋,帮助自己了解独处的必要和快乐,也能满足你对人际关系和交流的需要。

改变需要清晰的定义

具体的定义改变本身也非常重要,这样才能知道你要改变的到底是什么,你才能看到改变的发生。“Become a better person”(成为更好的人!),是一个弯的佛的目标,却让人无从下手,最终不免成为一句空话。比起它,也许让自己每天都跟门口的保安微笑可能是更容易做到和衡量的事情。所以从小处入手更能够帮助我们改变,这样你就可以记录和欣赏你的改变。在制定减肥目标后,更应该细致的跟踪过程,与自己和朋友庆祝每一点被成功减掉的赘肉。小的开始总比野心勃勃的失败好。

改变需要被见证

你可能会想用日志的方式记录改变习惯的过程。比如你想戒烟或者戒酒,在每天的结束写下你少喝了多少酒,你少抽了几支烟。如果你想增加运动量,记录下你散步的距离和时间。在改变的过程中记录日志是个不错的主意,这会让你对改变的过程和细节有更多的把握。把改变作为你的朋友,每天与它聊一聊,让它感受到你的在意,它会更好的陪伴你。

改变需要被肯定

 研究目标和目标实现的学者认为,困难和具体的目标比起容易的或者模糊的目标更有激励性,这被戏称为 DYB (do-your-best)目标。但是你需要把这些困难的目标分解为更具体和便于管理的部分。在你开始改变的时候,不要只聚焦在你还需要完成哪些任务,也要回顾一下你已经完成了哪些任务。“我还需要再减20斤”,听上去就让人丧气,而“我已经减了5斤”却让我们感到了自我肯定。这样的肯定是继续改变的信心与动机的最重要来源。

改变需要接纳

改变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偶尔的反复。如果你在节食,不要把多吃了一块儿小点心解释为,“我就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减肥专家发现破堤效应(Abstinence Violation Effect),在节食中非常常见,它是未能遵守节食计划后的非理性反应。中午的一块儿小点心,可能会让人放弃一整天的节食努力,最终吃完整整一袋儿,然后半夜再从冰箱中蹑手蹑脚的取出一盒冰激凌……这是因为很多人都认为节食的过程中只有两种日子,好日子和坏日子。好日子是能够遵守节食计划,而坏日子是没能遵守节食方案(但这肯定是会发生的)。当人们不能分辨“坏日子”程度上的区别,只是一概化的标签时,理性的闸门就容易被自我放逐而彻底攻破。所以,不妨给改变的每一天评分,而不是用两分法的态度打败自己。

改变需要支持

如果你能够让一个朋友或者家人来参与到你的努力中,这可能有助于你们互相鼓励和坚持。你可以把自己的改变进展公布在MSN的附言中,让朋友们共同鉴证,也可以让他们亲身参与你共同改变。不过要防止改变变成竞争。有一对夫妇一起节食和运动。开始事情进行的很顺利。后来,其中一个人的进步远远超过了另外一方,最终节食行动变成了一场竞争,破坏了两个人起初的合作关系,甚至影响了两个人的婚姻。当然他们很快就做出了调整。

改变需要保持

比起做出改变,保持改变更加的困难,特别是当改变中所采用的方法无法在日常生活中常态化的时候。这也就是为什么极端的节食通常只有短期的效果,在假期中开始的锻炼计划经常在工作重新开始后夭折。当你考虑如何改变习惯的时候,也要考虑怎样将改变保持下去。不要为了庆祝成功减掉最后20斤而到餐馆里大快朵颐。对于改变重要的不是幅度,而是长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