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父母亲别那么节省?
标签:
父母生活家庭生活心理性情节俭老人休闲 |
分类: 生活与休闲 |

不少老人,都很节俭,不爱花钱,虽然当今的生活水平早已经提高了很多,子女的收入都不错,老人自己还拥有不错的退休金,但是由于节俭的习惯而始终使生活水平提升不上去。比如,有些子女喜欢带着老人们到外面吃一些比较昂贵也很好吃的东西,但是老人们总是宁可留在家中也不愿意到奢华的餐馆里进食。
尽管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老人们还是觉得要尽量节省,减轻孩子负担,已到了苛待自己的地步。怎样才能让父母亲为自己活着,一起投入到丰富的晚年生活中去呢?
我们反对父母替代孩子去思考和生活,同样也反对儿女替代父母去思考和生活。不管老人们的解释是什么,也不管儿女的解释是什么,父母亲们总是自愿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比如,在一些传统信念下,一个母亲为了一家老小平安,或帮助某个家人化解所犯罪孽,自愿吃斋礼佛,清苦度日,家人觉得她在受苦,母亲却乐在其中。其实,母亲在对生活的克俭中体验了一种价值,是对子女的一种奉献,这是她生活的快乐,而节制、简单的生活更利于人的长寿。是让她老人家好吃好喝失去活着的信念,还是让她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是儿女们要思考和选择的。
很多做子女的人们对于父母亲们如此的节俭,确实存在很不忍心的情节。其实,子女们的不忍心和放弃自己想过的生活才是值得思考的事。为什么没有子女的认同,父母们就不能自如地去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是什么观念在妨碍着老人们的生活观?老人们担心什么?子女们担心会发生什么?抑或子女觉得父母亲妨碍了自己什么?实际上很少有老人们在晚年生活与子女们同进同出的,大多各有各的玩伴和兴趣。真正关心父母的孩子应当让父母各自实现对生活的主张,而不是要父母与自己的生活方式求同。
好的做法是,帮助父母亲实现自己希望的晚年生活而不强求子女,了解老人们需要什么,想做什么?其实老人们到了晚年想做的事情也很多,即使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也并不意味着什么东西都不需要。作为子女的就应该去主动了解他们的需要。如果老人们不愿意与子女去奢华的餐馆吃饭,那也许确实是他们并不需要的,但是他们需要的东西也许是他们最舍不得去消费的。那么,子女们主动地并且不动声色地把他们需要的东西送到身边,这也许让他们感到一个意外的惊喜。
不要询问老人们需要什么,因为问了就要学会接纳他们的想法,生硬地将老人们拒绝购买的东西买回家里,其实会让老人们更加感觉不舒服。因此,主动地去默默了解他们需要什么,然后静静地买回来,即使老人们有时候还是会埋怨子女们浪费钱,但是真正的快乐自然会流露在惊喜之中。有时候,也不妨说一些善意的谎言,比如你购买的东西耗费一千元,但是你可以称是朋友送的或者刚好遇到大减价才买的,这样老人们会更加感到开心。
子女与父母彼此认同和接纳各自的生活方式,也包含彼此欣赏和喜欢,尤其相互之间的小小意外惊喜可以带来更大的快乐和欣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