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生活训练师
生活训练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3,696
  • 关注人气:76,0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灯识香车

(2010-02-17 14:19:29)
标签:

汽车

奢侈品

生活

分类: 消费与消遣
看灯识香车
汽车设计师们可以依靠照明系统来使得自己的作品在黑暗中被清晰辨别。除了能照亮前方和提供转弯信号外,车灯这个经常被设计师们称之为“珠宝”的元素,正在被用来表达品牌标识和车型个性。
 
在各大汽车品牌的设计工作室里,有两个英文首字母缩写的专业术语经常被用到——DRG(远距离前脸形征)和DLO(车身侧窗形征)。合在一起,它们反映了一款车马上能被识别出的独特个性、某个与众不同的形象——能马上告诉看到此车的人该车是一辆福特Fusion 还是斯巴鲁森林人,是三菱Eclipse 还是现代伊兰特。那么万一不是白天或者没有亮光的时候,每款车的形象特征又如何识别呢?
 
设计师们可以依靠照明系统来使得自己作品在黑暗中被清晰辨别。除了能照亮前方和提供转弯信号外,车灯——经常被汽车设计师们称之为车身上的“珠宝”——正在被用来表达品牌标识和车型个性。蓝宝石般的蓝色高强度前灯或者红宝石般的红色LED尾灯如同签名式的项链和独特标识的手镯一般,正在被众多设计师用来装点车身。
 
发光二极管或者简称为LED 的进一步使用,在近几年来也开启了设计师对阐释品牌个性的重视。当年,在前奔驰设计师史蒂夫·马丁接任沃尔沃设计总监一职时,就曾亲口允诺将通过使用LED 来使得旗下的车型在晚上更加清晰可辨。“我希望自己设计的车型在比目前两倍远的距离外就能被清楚地识别为沃尔沃车型。”去年离开沃尔沃的马丁先生,曾在XC60 的发布会上如此夸口道。
 
看灯识香车

XC60 那弯曲的尾灯最近被著名设计师Konstantin Grcic 选为过去10 年最值得关注的设计之一,而出现在伦敦的一个展览现场。
 
看灯识香车

并不是所有车灯签名都需要如此复杂。林肯就成功地通过把旗下跨界新车MKX 的尾灯设计成为一条大胆的贯穿车尾的水平灯带而独树一帜,同样的设计也使得四门轿车MKZ 熠熠生辉。
 
看灯识香车

奥迪引领了这场把LED 作为品牌设计签名元素的风潮。从R8 超级跑车到最近发布的全新A8 旗舰,奥迪的前灯都被处理成一条由点状LED 灯组合而成的光带——一种对度假装饰风格的隐约暗示。其他形式的LED 则被用作尾灯、发光缎带等设计,分别出现在A4 和A5 等车身上。
 
奥迪设计总监Stefan Sielaff 在去年的一个采访中曾说道,LED 照明系统能表达出一种精准和高科技的氛围——这些都是奥迪设计语言的核心元素。“但是具体到每款车仍然需要一种独特的灯光个性,我们拥有一个专门只负责灯光设计的团队。”他补充道。
 
宝马的设计师致力于在夜间视野中创造出一种视觉的连贯性。比如全新的5 系,他们在前后灯的上方加入了一道白色的灯眉,在尾灯中采用扇形阵列的LED 设计——这些都使得该车在晚上很容易被识别。
 
 
而日产Maxima 和捷豹XF 的尾灯是夺人眼球的锯齿形设计;本田Insight 混合动力的夜间签名更加水到渠成:它高翘的车尾和V 字形的尾灯反映了该车电池组件和动力系统;
 
看灯识香车

在全新的凯迪拉克CTS Sport Wagon 身上,LED 灯组被部署成垂直向上的光带来呼应其历史上名噪一时的凯迪拉克尾鳍。
 
照明系统不仅标识了品牌身份,更能表达出每一款车的个性。这点在因《变形金刚》而名扬天下的新款雪佛兰Camaro 身上得到了最佳体现:圆形前大灯外围的光晕环和置于其上的引擎盖横线条,使得这款肌肉跑车的前脸传达出一种专注和强烈的氛围。
 
从最新发布的概念车来看,车灯设计将很快会更密切地与车型个性捆绑在一起。在宝马Vision EfficientDynamics概念车上,作为一款充电式混合动力车,其板条状的前脸格栅会在依靠电池动力时呈关闭状态并发出微弱的蓝光,而切换到柴油引擎格栅则会打开并增加亮度。
 
在上个月刚结束的北美国际车展上,很多车型更昭示着这种连接会越来越普遍。
 
 
作为旨在提高超小型紧凑车型地位的一个设计作品,雪佛兰的设计师给Aveo RS 概念车装备了一套看起来很复杂的尾灯系统。车灯的表达能力或许不仅仅现在才被设计师们所发现。很多年前,Laurens vanden Acker——现在负责车型设计的雷诺副总裁,曾为福特操刀了一款名为GloCar 的作品。该车的外表嵌满了很多能传达驾驶者心情的智能LED,当处在交通拥堵的状况时它们都会闪烁代表“生气”的红色。从这个例子来看,照明系统不仅揭示了品牌身份,更能传递很多感性的信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