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梦想在哪里?

标签:
梦想生活理想文化 |
分类: 生活与休闲 |
这个男人很有趣。36岁,日本男子,岩崎敬一。8年前,在父亲经营的空调商店工作。每一天都困在本州岛前桥市这个小店里,对顾客迎来送往,他觉得人生十分无聊,想出去旅行。8年前,他骑着自行车从日本前桥(日本本州岛中部城市)出发,开始自己的环球之旅。出发时,岩崎敬一身上只带了160日元(约合12元人民币)。一路上,他靠表演街头魔术赚取生活费。他每天能骑70公里到100公里,骑坏了两辆自行车,用8年的时间,到过37个国家,包括韩国、中国、西班牙和一长列名单,行程长达4.5万公里。
即便一路风尘甘苦自知,他依然觉得比在空调店里一丝不苟地数钱要来得幸福,就是这种幸福,让他不停地踩动车轮,从而得到更多的幸福……据岩崎敬一估计,他还需要5年时间完成剩下的旅程,他说在返回日本后,将会把自己的环球之行写成一本书。
这是我最近在《读者》上读到的一篇故事,作者给它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我的大海悬挂在墙上》,因为作者一直想去看大海,却因为没钱、没时间、没心情,最终就只能天天看着墙上的大海望洋兴叹。这让我又一次想起了我们那些从未下水的梦想。
“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大概是面对孩子时我们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无论这些答案听起来多么的“不靠谱”,即使饱经世事的我们也丝毫不会嘲笑这些梦想的幼稚或不切实际,反而会大加鼓励和赞赏,如同小时候周围的大人对我们年少梦想的反应。没有人会嘲笑一个孩子对于未来的梦想,因为每个人都自然的了解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生命,怀有对生活、对世界、对明天的梦想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失败,在我们最初追逐梦想的年月里并不是特别的重要,因为尝试和体验本身比结果更加重要,所以我们才能学会行走、跳跃甚至骑单车。皆因梦想让我们在生命的最初就满怀热情和动力,敢于探索未知的领域,穷尽我们潜力的极限,换句话说,没有不切实际的梦想就没有旺盛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也就不可能逐渐了解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必须学会放弃的,这舍得之间我们渐渐了解了梦想与现实的界限。
伴随着成长,梦想也慢慢的发生分化,一部分梦想能够被坚持下来,并被投入持续的努力,成为我们人生的目标,或称其为理想;而另外一部分则经过事实的检验以及我们的反思,被判定为不切实际,进而遭到放弃或从职业理想转为业余爱好。当然,还一部分梦想,虽然严重脱离现实,却依然被死死的抱持着,并最终沦为空想。
梦想向两个方向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什么是你想做的?“,“什么是你能做的?”,理想往往是上述两者的交集,比如岩崎敬一。当然,即使有些事情你暂时做不到,但是你依然有这方面的潜力和优势可待开发,那么它也可以成为理想。而在这两个问题答案的交集之外,那些我们有巨大热情却严重缺乏天赋、优势的领域,就容易成为空想的温床。比如,五音不全的你可以是KTV的麦霸,但是成为红遍全球的歌星对你来说可能就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不过如果你不能为之持续的付出行动,理想依然有可能沦为空想。因为理想与空想的另一巨大差别在于理想是人行动的指南,而空想是人偷懒的幌子。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理想,不是光听他对光明未来滔滔不绝、唾沫横飞的演讲,而更应该看看他到底为自己的梦想做了些什么。否则,就如同口惠而实不至的政治家,丝毫不会有任何的感召力和信服力。正因为,理想不仅存乎于你的头脑中,更建筑在你的双脚上,所以追求理想的人应该是独立的。
据说有一种海鸟,它能飞跃太平洋,靠的仅仅是一小段树枝。飞行时,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时,它把树枝放在水里,然后站在上面休息一会儿;饿了,就站在上面捕食;困了,就站在上面睡觉。谁能想到小鸟飞跃太平洋依靠的仅仅是一小段树枝。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依赖自己创造条件。他们喜欢梦想未来的成就,但也知道未来不是别人许给的,靠得是自己磨出老茧的双手一砖一瓦的构建,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他们依然享受其中,因为为理想奋斗的过程本身就让追求者感到意义和活力,这也是理想对追求者的重要褒奖。
而空想完全是头脑中的白日梦,它没有事实的基础,它没有行动的承载。沉溺于美丽可爱的白日梦,必然让我们对并不完美的现实心生憎恶,进而悲悯自己怀才不遇,遇人不淑,生不逢时。这样的自怨自艾只会瓦解我们的斗志和动机,最终在自顾自的怅惘中,让人生成为一场空谈。也因为空想者有这许多的抱怨,所以他们对生活对自己往往是不愿意负责的。他们总在期待外在的改变,而很少思考自己的责任。由此,生命渐渐被托付给难以把握的环境和他人,人生怎么不会变得更加虚无而无所着落呢?他们从最开始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变成只知道自己不要什么,最终陷入空对空的怪圈中。所以有人说,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
坚持理想固然是可贵的,也让我们对践行自己理想的人肃然起敬。但是坚持理想并不等价于完全的无视事实反馈的一意孤行。追求理想的人是实践导向的,所以他们不会忽略事实提醒也不会不顾环境的限制肆意妄为。理想可以坚持但是策略仍然可以调整,所谓条条大陆通罗马。理想赋予人生一种意义,让我们在追求它的每分每秒都感到此生没有辜负,至于实践这种意义的方式绝非只有一种选择。
“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是务实的,他们能够根据前进道路上的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步伐。看到一个大学毕业生因为暂时找不到工作而在市场卖菜,被人问起时说道,“起初有些不好意思,可是我要生存啊,只有先生存,才能谈发展。”从低处开始可能不那么舒服,却可以让我们扎稳根基,有时候高处无路的时候,不妨把入口定得低一些,谦卑的姿态不会矮化高远的理想,其实压弯的弹簧势能更大。
马丁•路德金有一个梦想,千万人为他热血沸腾,世界为他的梦想感动落泪,因为他在用生命捍卫它的荣耀和尊严,让它不再是头脑中的蓝图和几声热切的呼喊。“我梦想有一天……”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也许是今天你究竟为它做了些什么?岩崎敬一环球梦想需要的是一架单车、12元人民币和一颗忠于自己的心,那么你的呢?不管它正被悬挂在哪里,想接近它就请把它摘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