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私家车的德国小镇沃邦

标签:
欧洲德国小镇沃邦私家车汽车环保生活旅游旅行社会文化 |
分类: 旅游与文化 |
居民自愿建“无车社区”
令人吃惊的是,社区禁车的做法,是沃邦社区居民自行推动的。“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去地方委员会提出建设‘无车化社区’的概念。”社区委员会工作人员罗纳德·怀斯表示。如今沃邦社区是整个费莱堡城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但却没有任何污染。
没有汽车,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怎么过?沃邦社区拥有大片绿色空间以及良好的公共交通工具,其中包括公交快线、高速有轨电车,以及随处可见的自行车。居民若要到费莱堡城内的宜家买大件家具,或想去滑雪,也能向社区公有车中心租辆汽车。若是日常采购,只要在脚踏车后加挂推车就行。
住在这里的人多为年轻的父母、学生。每个月在中心自然景区Suden,都会有免费的音乐会,伴以有机果汁或美食。来自德国北部小城吕贝克的主妇波尼,去年9 月搬到沃邦社区。她说:“真的很不同,在吕贝克我住在市中心。而这儿所有的公寓都是现代的,却在林木茂密的郊区。我从来不担心孩子在街上玩耍,因为那里没有汽车。”
波尼是当地“汽车共享俱乐部”里的成员。该俱乐部拥有16 辆可以共享的汽车。在很少的情况下,波尼需要用车,于是她会跟其他居民相约,邀请他们搭便车。和大多数沃邦居民一样,波尼住在一间低碳的房屋里,房顶上装有一套太阳能加热系统。
1997 年,44 岁的能源咨询师安德里斯为沃邦社区建造了第一批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房屋,总共270 户。安德里斯的家就是沃邦社区房屋的典范。那是一间朝南的公寓,三层复合玻璃窗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地下室内的电热联产系统提供房屋60% 的热源以及30%的热水。“我住在这套90 平米的三室公寓内,而我在供热以及耗电方面的花费,只有200 欧元,我说的不是一个月,而是整整一年的费用。”
沃邦社区房屋的第二轮改造始于2005 年,2006 年最终完工。德国环保建筑师鲁尔夫受托将沃邦社区打造成一个“太阳能社区”。太阳能社区包括一栋类似邮轮的五楼集合式住宅公寓和60 栋连体透天住宅。社区所有建筑物屋顶几乎装满了太阳能光电板,所产生的能源不止可供住户使用,还有多余的能源卖给电力公司。
全球推广尚有难度
根据欧盟环境署的资料,在欧洲,私车所产生的排放占温室效应排放的12%;在美国一些高度依赖汽车的地区,这个比例则将近50%。在美国加州奥克兰城郊区,正在设计沃邦式居住区,名为Quarry 村。从那里通过公共交通可以直达周围主要的城市和大学。美国现在已经有了步行记分系统,对每一个城市或者小镇的步行条件进行评价。最高分是100,说明可以百分之百地依赖步行。最低分自然是0,说明离开车寸步难行。最近步行分数低的地方房价纷纷看跌,表明人们对高度依赖汽车的地方敬而远之。
加州州立大学教授谢尔曼表示“十分期待搬入Quarry 村”,希望进入Quarry 村后能够使他家庭私车拥有数从两辆减少到一辆 。但是,他认为现行的制度仍然阻碍着无车社区的发展。“没有贷款商愿意把钱投资在售价在50万却没有提供停车位的公寓。此外,由于美国大部分地方法律规定,一户居民住宅需拥有两个车库。Quarry 村的‘无车化’进程困难重重。”
另外,说服美国人放弃开车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美国人对那些无车社区持非常怀疑的态度。美国环保组织“无车城市”联合创始人大卫·凯撒认为,沃邦式的无车社区在美国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在欧洲,不少国家的政府已经开始考虑建设“无车社区”。2000 年,英国就提出以开发新型交通系统代替私家车的计划。然而,大多数大型购物商场、快餐店以及住宅楼对该项计划毫无兴趣。为什么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环保社区”沃邦会出现在德国,大约也因为它独特的地形特征。
沃邦街道狭窄,原本就不利于汽车通行。但是由于社区呈现狭长的线形,有轨电车可以方便地将任意一户居民从家门口接送到费莱堡城。而且,社区内的餐厅、银行和商店等平均分布在社区内步行可至的范围,不像欧美大城市,得开车到商店集中的大型购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