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拒绝得寸进尺的推销

标签:
消费购物促销消费者心理情绪生活休闲 |
分类: 消费与消遣 |
有过这样的经历,朋友去小区楼下的理发店想打整一下长了的头发。理发师是一个新来店里的年轻小伙子,得知朋友是该店的老顾客时(持有3折的会员卡),他非常热情地建议她干脆把长发剪成短发,因为他觉得她的脸型非常适合短发,而且现在在搞店庆活动,价格很优惠。朋友考虑了一下,现在天气这么热,剪短也方便,再说他费了这么多口舌,她一口拒绝也不太好意思,于是同意了他的建议。剪完短发,小伙子依然热情不减,说:“你的发质较软,我还是给你做个造型吧,保证效果更好,我知道你也不在乎多花一点钱。”朋友想:反正头发已经剪短了,索性就做个造型吧!于是,本来只是想把长发修短一点的我,在接受了那个较小的要求——剪短发之后,又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较大的那个请求——做造型。
你是否也有过上述相同或相似的经历?去超市买东西时,碰到某品牌食品在促销,被吸引过去“免费品尝”后,本来只打算买一点,在促销员“买三赠一”的诱惑和游说下,结果买了一堆回家,以致一个月都没吃完;街上碰到某护肤品推销员拦住你,极力表明自己不是卖东西,只是“看到你皮肤很好,想耽误你几分钟,征求你在护肤方面的需求,为表示感谢会有一份礼物赠送”。如果你一旦好心停下脚步,接下来推销员就会想方设法向你推销产品,并且让你相信今天自己绝对是捡了便宜。
这些形形色色的推销者们正是利用了被社会心理学称之为“登门槛技巧”(the
怎样才能保护自己不受推销者以及类似人员的误导,做一个明智的消费者?
拒绝好奇:好奇心是最容易被销售手段的诱惑钓上钩的。当然,对于很多事物拥有好奇心并非是什么坏事情,但是对于在各种消费环境下产生的好奇心则不一定是好事情。而好奇心的结果往往是最终难抵销售员的促销忽悠,即使是因为好奇心转化成为的“兴趣”或者购物冲动,也可能往往使你购买了你本身并不需要的消费品;而最坏的事情就是你是因为并不好意思拒绝而购买了消费品那才更加冤枉呢!因此,除非你确实有需要,否则还是不要花上时间与销售员做太多的周旋。
拒绝贪图便宜:以廉价的手段作为诱引,然后再做后续的销售手段是常见的促销手法,比如一些家用电器列出较低甚至很低的标价,但是安装、应用零部件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后续付费才能够使用,其实加上这些后续付费之后可能比其它同类产品更加昂贵。因此,在促销手段下应该了解更多的后续服务费用和零部件的配备情况,然后再与其它同类产品作出比较,而不是单纯仅在价格上作出消费的判断。
拒绝额外消费:除非在你的计划之内,如果在你消费之后再被推销其它的服务和消费品的时候,应该保持冷静,不要即时作出消费的决定。如果真是对于这些其它服务或者消费品产生了兴趣,也要回到家中之后,等候消费冲动冷静下来之后再做是否消费的打算。如果真是有需要,下一次再消费又有何不好呢?
拒绝天上掉馅饼:也许你经常获得一些所谓免费商品的赠品券,你只需要拿着这张赠品券就可以在某一个柜台领取免费的赠品。但是请谨记天上是不会掉下馅饼的,既然是“赠品”,它就很可能需要你付出“代价”,所谓“馅饼”几乎都是一种促销手段而已。
我想,了解一些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对付他们并不难。你可以尝试应用这些策略——该拒之门外就要拒之门外;避免愚昧的一致性;给自己定一个底限;不轻易承诺,三思而后行。从此,走在街上遇到种种拦住你去路满脸微笑的推销人员,你只有一概挥挥手表示拒绝:“对不起,我没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