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婚,是相亲还是相遇?

标签:
相亲相遇恋爱婚姻两性感情爱情情感 |
分类: 恋爱与婚姻 |
经常在电视里看到一些相亲大会的报道,发现相亲的男女并不仅仅是所谓剩男剩女,很多都还是刚刚到适婚年龄的男女,更有一些父母亲代为自己刚刚到适婚年龄子女来寻亲的。这种现象有点让我找不着北的感觉,刚刚到适合结婚年龄的年轻人,为什么就急于相亲,难道在当今时代还遇不到一个异性朋友吗?即使没有遇到,难道害怕以后都遇不到吗?
今年刚到适婚年龄的男女可都是80后出生的人,难道当今80后在情感方面流行返璞归真?也许是父母的想法在做崇?也许是这些80后太纯情?还是也许这些80后只顾赚钱而忽略了结交异性朋友?好像这些都不像似合理的原因,尤其是对于那些“新一代”的80 后来说。我至今还是没有弄明白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我认识的朋友中也有不少是在相亲 进行中的,但是他们几乎都是奔四的人类了。无论是基于什么原因还没有找到适合的另一半,但是从年龄上来说,那绝对是值得去尝试相亲的。但是对于依然还很年轻的80后来说,似乎相亲还是来的太早了一点。
在我看来,相遇比相亲更具有爱情的魅力。
问题是,如果相亲在先,相遇在后,怎么办?难道放弃那次相亲的,然后再去追寻那个相遇的?既然如此,何必要太早去急于相亲?至少,在我看来,相亲最大的原因,就是已经完全放弃相遇(比如年龄已经过了相遇最高峰的机率了),或者对于相遇已经实在太累了。
世上再动人的爱情,再美满的婚姻,也都是偶然性的产物。在茫茫人海里,两人相遇了,这相遇是靠了不知多少人力无法支配的因素凑成的,只要其中一个因素变化,你们很可能就失之交臂。而你们没有遇到这个他(她),你一定还会遇到另一个她,生发出一段也许美好甚至更美好的姻缘来。
那么,现在,在你们已经相亲之后,你就不会遇到另一个她了吗?当然不。从理论上讲,在另一性别的广阔世界里,适合于你的异性肯定不是少数,而你始终有着与他们之中某一个或某一些人相遇的可能性。那么,真相遇了怎么办?
我是一个爱情至上论者,深信两性的结合惟以爱情为最高原则,当然不反对较差的爱情给新的更好的爱情让位。可是,问题在于,你怎么知道新的爱情就一定更好那种震撼心灵的热恋如同天意,或许谁也抗拒不了,另当别论。在多数情形下,新鲜本身就构成了巨大的诱惑,但新鲜总是暂时的,到不新鲜了的时候你怎么办?无止休的更换性伴侣诚然也是一种活法,然而,在这种活法里已经没有了爱情的位置,所以不合我的原则。
可能性是人生魅力的重要源泉。如果有了爱侣结了婚就不再可能与别的可爱的异性相遇,人生未免太乏味了。但是,在我看来,如果你真正善于欣赏可能性的魅力,你就不会怀着一种怕错过什么的急迫心理,总是想要把可能性立即兑换为某种现实性。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你表面上似乎得到了许多,实际上却是扼杀了你的人生中的一切可能性。我的意思是说,在你与一切异性的关系中,不再有产生真正的爱情的可能性,只剩下唯一的现实性-上床。
也许就是可能性的存在,无论是相遇还是相亲,事实上都存在着各种可能性,因此从这个道理上来说,相亲与相遇都一样无可厚非。或者从这个角度来看,也许我还可以找到一点接受时下适婚年龄的年轻人去相亲的理由。
但是从情感的激发来说,相亲还是少了一点相遇的那种魅力。
相亲之所以无法具有太大的魅力,就是它几乎是在预定条件下产生的“爱情”。而相遇则可能是完全无条件的,虽然你也可能预设一些门槛儿,但是那种突发的相遇总是让你忘记门槛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