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京必去看科技馆,新开在鸟巢旁

标签:
中国科技馆旅游旅行北京旅游信息度假休闲游览生活文化 |
分类: 旅游与文化 |
鸟巢边的建筑是什么?水立方呗!正确,但不全对。如今奥运园区的“天圆地方”又多了一方——坐落在鸟巢北边的中国科技馆新馆。这座建筑面积10. 2万平方米的单体正方形,乍一看像是一座巨大的西洋魔方,仔细观之,却有若干个积木般的块体相互咬合,又像极了中国古代“鲁班锁”。不仅代表着中西文明的和谐交融,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哲学特点。
这座投资11.145亿元的恢弘建筑,包括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局部五层。材料上采用了挤塑保温板、温屏玻璃等环保材料,利用雨水收集、中水利用、冰蓄冷系统,局部采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及光导照明系统,最大限度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高科技为建设新科技馆服务,那是必须的!
先进、丰富、以人为本
老馆的闭馆,让广大的老少科学迷们苦苦等待了一年多。但这样的等待完全是值得的。新馆展览面积约4万平方米,是老馆的2.5倍。包括“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和“挑战与未来”五大常设主题展厅和公共空间展示区。
其中,“科学乐园”为10岁以下儿童设置;“华夏之光”展示的是中国古代灿烂的科技成就;“探索与发现”则体现现代科技的美妙和神奇;“科技与生活”将表现科技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挑战与未来”将展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与挑战、科技创新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人类对未来生活的畅想;公共空间主要展示科学之美和中外科技文明,营造科技文化氛围。
此外,还有宇宙剧场、巨幕影院、动感影院和4D影院。其中巨幕影院银幕宽29.58米、高22米,可容纳632位观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影院之一,独特的“波状环形”播放大大提升了画面稳定性,六声道音响系统超越了目前普通影院采用的5.1声道系统,单机双镜头放映使观众戴上特制立体眼镜观看图像时有身临其境的奇妙感受。
走进新馆,以人为本的感觉会油然而生。除了馆员周到的讲解、引导服务外,售票处等基础服务设施都搬到了室内;门票也采用了“一卡通”的先进方式,不光可以直接刷卡进馆,还可提供个性化导览、儿童定位、特殊人群服务等诸多的功能;而8间科普实验室、10间教室和可容纳500多名听众的科普报告厅,将最大程度发挥公众教育的功能。
镇馆之宝 老恐龙 新雕塑
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高30米的中央大厅是整个科技馆五大展厅的中心点。而三条巨大的恐龙,就被众星捧月地坐落在“回”字形布局的中心。它们分别是“中国第一龙”——许氏禄丰龙,迄今发现的亚洲最大的阿纳川街龙,还有一条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食肉型恐龙——中国双脊龙。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它们90%的组成部分都是真材实料的恐龙骨骼化石,少数为填充的还原材料。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三条恐龙虽然都来自云南楚雄这一世界恐龙之乡,如今又共处一室,但其生活年代隔了2000万年,能够“关公战秦琼”,这不能简单归结为“缘分啊”,而是要拜21世纪的复原专家手段高超所赐。
据报道,中国科技馆馆长徐延豪表示,引入恐龙化石是与建馆理念和宗旨相符,即通过恐龙化石的展示,让公众进一步了解物种的起源和人类的由来,更好地认识地球,这是中国科技馆新馆的一扇“自然之窗”。
而新馆南大厅则坐落着另一庞然大物——“生命螺旋”雕塑。十七对手拉手男女组成的巨大DNA双螺旋结构造型,由地下一层直冲顶层天窗,高约47米,直径6.4米。这一当今世界最大的室内雕塑,以雕塑诉诸视觉的空间形象来反映现实生命及科学畅想。随着雕塑造型的不断螺旋上升,雕塑中男人和女人的表情及肢体语言愈加奔放,喻以人类向往光明、追求美好的执着精神。21世纪的雕塑和1亿多年前的恐龙新老合璧、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