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傲女人

标签:
恋爱感情两性高傲心理情绪生活爱情婚姻人际关系情感 |
分类: 恋爱与婚姻 |
一个女人说:“我在他面前从来都是高姿态的,对于感情的漩涡,我已经能做到抽身了。”我当时只是笑笑,问世间,一旦陷进感情的漩涡里,究竟有多少人能做到“抽离”?做到了,是否意味着失败?你在抽身的同时,“抽离”是否已成了“退缩”的代名词?失败的滋味如何?并不好受,并不象在山顶呼喊后一样自在、逍遥。
这位女人曾经有一位深爱她又苦苦追求她的男人,俩个人若即若离般地谈恋爱谈了几年,虽然大家都把他们俩当成恋人,但是这一对居住在同一个城市里“恋人”却是并不经常见面。他常常约她,但是她却常常以“忙”的理由推卸,不是要“出差”就说要“加班”或者“开会”。男人似乎也感觉到一些不大对劲儿,但是心中只有她的他也无奈地继续约会她,只是将以往几天打一次电话的频率拉长到两个星期打一次电话试图约她,但是结果仍然一样:她依然很“忙”!
终于有一天,他发现她的闺密或者同学之类的死党朋友们并不难约到她,而且经常聚会或逛街,难道这就是她“忙”的原因吗?他终于“明白”其中的一点道理了,她也许不再爱他了,差不多到了应该是分手的时候了?终于一次他把她约出来了,他拉住她的手问:“为什么总是拒绝我的约会?我们即使是普通朋友也可以经常见面啊?”
“哪有普通朋友经常见面的啊?”她回答道。
“那你实在太不够朋友了!”这几乎是他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话,他真不知道怎样表达他当时的心情,他们俩不是恋人吗?怎么又变成了朋友呢?他自己的语言中也显然变得有些语无伦次。这是他们见面的最后一句话,而这次见面也是这对“恋人”的最后一次见面,然而他与她上一次见面已经是八个月之前的事情了。
他再也没有打电话约她了,半年之后,忍不住打电话的竟是她。她找了一个职业上的理由“请教”他,她先问,他回答了,而且非常专业。
电话里的对话似乎就这样结束了,还是她忍不住地说了一句:“你是一个让我这辈子都无法忘记的一个人.....”他没有说话,他似乎只是把她说的话当成了一种感谢,一个他回答了她的专业咨询之后的“感激之语”,如果是别人说这样激昂感谢的话,他也许会感动,但是她曾经是他的恋人,他用沉默了来感谢了她的这番语言。但也许,这的确是她发自内心的表达,但似乎这时候并不是说这番话的时机了。
如果你始终能在他面前表现一种高姿态,那么何时被他征服而甘心委身于他?女人,有时真的好可怜。往往在受伤的时候还用骄傲去安慰自己受损的自尊。那么在男人的眼里呢?看到的是个如何的女人?倔强的女人?还是脆弱的女人?我想,这些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有时候男人已经征服了那些自投罗网的女人,男人已经把这些自以为聪慧的女人摆弄于手掌。她们的“高傲”是否早成了男人眼底经常上映的平常得如同一部有几十集的连续剧?
“他为什么就不主动在电话里再约我呢?如果他约我,我肯定会答应他的。”这是她在事后对我说的阐述,但是我却在想,他已经约过你无数次了,是你拒绝他的,更何况如果他真的再约你了,也许你依然是拒绝呢?
我不知道他们俩个人之间在恋爱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她表现如此的高傲。然而她的“高傲”显然终极了俩个人的关系,也许是吓走了那位男士,也许是.....再讨论下去,就更说不清楚了。
我想告诉这位朋友,不要把自己的“愤怒”、“理智”的表情或行为变成男人眼底觉得可笑的事情。唯一高姿态的,只有自己先学会“宽容”。宽容对方错误的同时,你才能宽容自己的执着。深情的转身,也许才让双方的感情变为余音袅袅。
女人,该温柔的时候,就说话吧;该生气的时候,最好不要说话了。有时候,沉默代表一切和一切之外的。男人的心,并不是靠最后撕裂的叫嚷,可以唤醒的。
我们每个人都在情感的漩涡与纠纷里,谁也逃脱不了。正如,想写文章的人不一定会写,我写习惯了,想“抽身”,但不一定会“抽身”。
还是一个人无束无拘啊。即使“退缩”,也还能有余地地“自我保护”。
那些曾经爱得死去活来的日子,那些令自己痛不欲生的人,最终都化作一缕青烟。他们由始至终只是你心里的幻影,走得越近,看得越模糊。如果某天,当你发现,他们并没有在你心里占着重要的位置,那么,你可以笑忘了。我现在还不知道,这是没有了爱,还是没有了勇气。然而,我很清楚,一个能够长存于自己心里的人,还没有出现。不要说,伤害得越深,记忆越深。伤害不及关爱来得长久。
这位朋友还说:“我恨他,是要让他知道,凡事总有代价的。”是吗?他得到你的“恨”,究竟是他的“报应”,还是“福分”?如果世界变成荒芜一片的时候,他希望看到,这个世上再也没有记得他的人,还是依然有一个“恨”他的人?问题还有,他会不会“恨”她呢?
以前,如果对方在分手后,就不再记得我,我会很在意。然而如今,明白了自己不会长久被过去所羁绊,就能体谅,“谁也不会深刻记得谁”的事实。
有爱,未必就有恨;有恨,未必就没有执着。执着也是件好事,起码你的内心还有一摊波动的水,生活不至于麻木。
人生在世,尽自所能做好自己应该担当的每个角色就够了。何必苦苦相求?何必苦苦不放?何必刻意在意?如果说,执着是生活的动力;那么,适当的麻木就是生活的润滑济了。大概,这就是常言的“无所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