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换季时分要谨防热伤风

(2009-08-27 14:32:57)
标签:

健康

小知识

热伤风

感冒

上火

生活常识

生活

分类: 生活与休闲

换季时分要谨防热伤风

 

虽然已过三伏天,但是夏末依然酷热,在加上入秋天气干燥,这个月全国各地又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在这种气候下,暑、旱、热、燥,一定要小心提放上火和热伤风。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都市人平时的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作息不规律,体力上经常吃不消,向年轻预支健康,随着天气的阴晴冷暖,焦虑、烦躁的情绪不停地出现,内火丛生,轻微的,接受太阳长时间直射后会中暑,严重的,会引起心、肝、胃等脏器的失调和炎症,若是置之不理,就会把我们本已是亚健康的身体推向疾病的边缘……

 

专家建议:

 

得了热伤风都有什么症状?算是一种感冒吗?与流感有什么区别?

 

感冒的季节性特别强,但每个季节的类型都有所偏重。夏天则多由暑湿引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热伤风”,一不注意就会发生,患者多由内热和外感交替影响体质引起。夏天天气热,出汗的同时容易受凉,极易因为受热后引起伤风。比如说下雨淋雨,吹电扇,空调温度太低,在空调低温房间中停留过长时间等等,引起的受凉就是普通的热伤风。流感一般都会有传染源,还有传染地,从哪里发源,从谁的身上传染,一般都是飞沫和喷沫传染,然后才是呼吸道的传染,一般是群发的,严重的可以暴发流行。

 

什么原因容易上火呢?有什么明显的表现?

 

原因首先是天热,出汗不断增加,导致夏天的时候人体内的水分蒸发很快,水分少了就容易上火。避免上火,多喝水是第一条,多喝淡盐水、茶水和新鲜果蔬汁都是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其次,避免太阳直接照射皮肤,减少水分流失的速度,从而也控制了人体的正常体温。避免在温度过高、缺水、闷热的环境下滞留时间过长。

 

人体体温应该接近37℃,如果高了,就会不舒服。“内热”即是我们的内火,比如胃火可以有胃疼、大便干等症状,肺火可以有咳嗽、黄痰等症状,肝火会有一些烦躁、容易失眠。如果你有这样状况的时候,就要开始注意了,身体已经给了你警报。上火也分虚火和实火,如果是虚火,主要表现为低热、盗汗、心悸心烦,实火则表现为反复性口腔溃疡、心烦易怒;胃火表现为口渴、饮食减少有时有轻度腹胀,若是有腰肌酸痛的时候,不要轻视,可以就近到医院门诊做个尿常规的化验,排除肾带来的炎症。

 

如果上火了,单纯的饮食调理够不够? 怎么做才能合理灭火?

 

应该及时对自己的膳食结构做出积极的调整。饮食上追求清淡、消暑,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例如麻辣火锅、葱姜蒜等调味料较多、口味较重的菜肴。不仅会加重对胃肠黏膜的刺激,引起消化和吸收的不畅,引发炎症。胃火就与饮食有着直接的关系,避免的捷径就是控制自己三餐,规律起居,不要吃得过饱,既有消化的时间又有吸收的空间。

 

饮食调节降火,水果是必选的,但其中也有属于热性的水果,如荔枝、橘子、菠萝、桂圆等。人体的体质对热性水果也是有着很强的选择性,葱、姜、蒜、辣椒、酒、麻辣烫对于实火旺盛的人,禁忌食用,只能加重上火。虚火上延的人属于阴虚,则需要大补,这些热性的食品对阴虚的人来说可谓是大补的佳品,不会因为食品的热性而让自身上火,没有坏处哦。

 

很多人喜欢喝绿豆汤,既经济又解暑,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传统医学认为,绿豆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功效,虽然喝绿豆汤没有明显禁忌,但是体质虚弱的人,还是不要多喝,最重要的是,不要当饮料来喝。同样的道理,菊花性凉,体虚、胃寒病者还是不要多喝。

 

另外,中医针灸、拔罐、推拿等对治疗上火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上火和心理状态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是非常好的灭火剂。

 

夏秋换季时分有点冷

 

夏季进入秋季,虽然炎热天气依然延续,但是昼夜温差拉大,温度变化加剧,这反而使我们容易因为炎热的夏末而忽略了秋初的寒凉,我们在避开酷热的同时也很容易贪凉。


外感隐患忌贪凉

 

酷热天气,骄阳似火,学生窝在家里,吹空调、喝冰镇饮料、玩电脑、打游戏,享受着暑假的缤纷乐趣;而上班族,因为室外温度太高而改变了中午外出就餐的习惯,宁愿留在商务楼里享受“酷”感十足的低温乐园。长时间的空调低温环境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是造成“外感”的元凶之一,所以空调要控制在25℃的恒定温度下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专家建议:

 

什么原因会引起外感?有什么可以预防的措施和切实有效的方法吗?

 

通常上火加上受寒容易感冒,甚至发热,除了感染流行性病毒之外,在受热的环境下,人体汗毛孔开放,汗液外泄,易受风,像运动完立刻从健身房出来,浑身是汗,一出门吹到风,或者在空调吹出的冷风下面散热,都会让汗毛孔突然封闭,热气和汗排泄不够通畅,受到阻碍,热淤积于人体,从而使得人体感觉鼻塞、打喷嚏、头晕等症状。在夏天最容易造成外感的就属空调的不正当使用了。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旺盛时期,病毒细菌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人体造成口腔、上呼吸道的炎症,使人患上上感,这对一些身体瘦弱、上呼吸道抗病能力低、工作繁忙的人来说,更容易着凉,在使用空调的地方,通常通风较差,空气不流通,也就更易诱发。

 

避免在房间中长时间地停留和工作,在空调房中自备一件厚衣服,保护好关节肌肉,不能一味贪凉,把夏火封在体内,等夏季过去,即便没有感冒,关节的受凉症状也会在秋季表现出来,让你措手不及。

 

口干,喉咙肿痛,不停地打喷嚏,同事们互相传染,全都感冒了,怎么办?

 

现在的办公环境都是集中空调,有了病原体,细菌就有了可以寄宿的地方,加之空调的换风与排风原理,很难让新鲜空气及时流通,一旦一个人感冒了,必然会影响到其他人。

 

首先不要大意,很多人觉得身体强壮,感冒是小病,扛一扛就可以度过,没必要吃药,但90%的病毒性感冒如果治疗不当,都会引起心肌炎等人体内脏的炎症和疾病,所以用积极和重视的态度应对感冒是必须的;更不能耽误治疗,寻找各类传染源,科学治疗外感表征。上呼吸道有红肿疼胀症状的时候开始使用一些清热去火的药,如清开灵胶囊,感冒清热颗粒,清热解毒口服液等。但是如果血常规检查经医生复诊证明并没有存在细菌或病毒感染,体温没有发烧迹象,只是一般的着凉引起的感冒,就要注意千万不要盲目增加消炎药的剂量,刺激胃,会增加胃肠反应和负担,导致痉挛和腹泻。

 

最近看到很多人在脖颈前后都有不同颜色的金属圆形贴片,听说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有什么作用呢?

 

这是中医的一种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贴三伏,顾名思义是在传统节气的三伏之内按照穴位贴上中药。贴三伏,其实就是中医中的一种治疗手段,科学上验证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或者其他呼吸道的疾病,鼻炎、哮喘是有一定治疗作用的,但是对治疗关节炎等与呼吸道无关的病症的疗效并没有得到更深一步的考证。


消暑建议

 

防暑一点通,凉茶你我他

 

凉茶就是将药性寒凉和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清热解毒、清肺润燥解暑。凉茶并不是茶,而是中草药熬出来的药汤;凉茶也不一定凉,热着喝效果更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凉茶也是一种学问,需要注意的是在华南、闽南一带,湿热的气候也是凉茶发挥饮用效力的条件之一,所以不能一味只看重它的功能性,在北京这样的北方城市里,虽然是民间开方,祛热选凉茶也要讲究科学。 
 
去火消炎“药”及时,日常良方“补”漏洞

 

热水泡脚:脚部穴位丰富,既促进血液循环又刺激了穴位,每晚用足够热的水泡脚15分钟,水量要没过脚面,泡后双脚发红,身体受热出汗,可以预防感冒。

盐水漱口:晨起和餐后用淡盐水漱口,清除口腔病菌。在流感多发的季节能更好地起到预防作用。

按摩鼻沟:经常性地用食指或者中指对称地同步按摩迎香穴(位于鼻沟内、横平鼻外缘中点)十余次,可以预防感冒及在感冒后减轻鼻塞的症状。

可乐煮姜:鲜姜20至30克,去皮切碎,为丝状粗条即可,放入一大瓶可乐中,用铝锅煮开,趁热喝下,防治流感效果良好。

呼吸蒸汽:感冒时,除了好好休息和用药,可以经常在盆中倒入开水,保持一定距离正对热水做深呼吸,热水蒸汽可以减轻鼻塞症状,以及保持呼吸系统的通畅。

 

清热解表“火”先灭

除了饮食和生活习惯,切忌延误用药的时间,但是科学合理的知识也是需要我们平时储备充分的。药物成分,用药时间,对症是关键:

●藿香祛暑软胶囊(或者藿香正气水),有祛暑化湿,解表和中的作用,对热伤风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无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清热解毒口服液,清热解毒,热毒所致的发热面赤,烦躁口渴,流感,上感,咽喉肿痛。

●牛黄上清丸,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热毒内盛,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对症消炎抑杀“菌”

●泛捷复头孢拉定胶囊,消炎退热,药力较强。

●罗红霉素片,咽炎及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敏感菌引起的鼻炎等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