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牌的名字,你怎样读它?

(2009-08-03 15:02:26)
标签:

时尚评论

时尚生活

时尚

奢侈品

大牌

名牌

品牌

消费者

消费

购物

分类: 消费与消遣

名牌的名字,你怎样读它?

 

我的一个朋友最反感看到我写时尚潮流的稿子里有大串的英文单词,无论是品牌还是设计师的名字,他都希望我们把它们翻译成合适的中文,他问道“有多少人看得懂这些英文啊,阅读起来多不方便!”想想也是,老外的名字都那么长,有些确实比较难拼,通晓品牌知识的人不用读清楚就知道是哪个品牌,不熟悉的人一看就跳过了吧?

 

比如,著名鞋履品牌设计师Jimmy Choo,媒体翻译的中文名字叫“周仰杰”,因为他是马来西亚华人,祖籍广东梅县,其父姓周。 不过,看到“周仰杰”,也许很多人第一个反应是和“周杰伦很像,至少我就曾经有这样的感觉。如果写稿的时候将Jimmy Choo这个设计师的中文名字叫周仰杰还好,但把一个鞋履的品牌翻译成“周仰杰”,感觉还是有些怪怪的。曾经在商场里看到这个品牌的中文名字就不叫周仰杰,而是叫“纪美舒”。所以,我们写此类稿子的人或是普通的读者,应该怎么叫这些品牌的名字呢?比如像Jimmy Choo这个英文名字,到底叫周仰杰还是纪美舒呢?我也没搞清楚。但是我却相信如果叫Jimmy Choo也许还会有多一点的人知道,但是如果翻译成为周仰杰或者纪美舒的话,恐怕不喜欢英文叫法的人也不一定知道它是什么东东,而原本知道Jimmy Choo的人可能也糊涂了,大概也不知道这个品牌是什么东东?

 

也许在北京、上海、香港等一线城市,一些大品牌即使没有中文名也无需太多顾虑。但是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陆续进入二线城市,悄悄地在商场开出专柜,有时候甚至不打广告不做宣传,来了就来了,清高地静候。比如今年以来,就有Balenciaga(巴黎世家)、Chloe(克罗伊)、TIFFANY&CO(蒂芙尼)、Alexander McQueen(亚历山大·麦昆)等一线品牌或时尚个性品牌进驻了二线城市的商场,很多消费者读不出来也记不住这些名字,有些人在讲起这些品牌的时候发窘,含里糊涂地蒙混过关。品牌名字就像人的名字一样,好读好记才有传播的价值,对品牌或消费者也方便有利。上海南京西路上的商场就曾经做过一次规范活动,要求每个品牌在橱窗角落设一块中文名字的标牌,这样对一部分不能准确拼读英文名字的消费者来说,能叫正确的中文名也未尝不可。

 

Balenciaga的中文名字应该是“巴黎世”家吧,其实我自己也不确认,因为媒体采用的名字上并不一致,香港人翻译得更文艺一些,叫“巴伦夏加”,像一个古典派女作家的名字。大概10年前,“巴黎世家”的男装曾经在中国内地卖得很好,但它是一个授权品牌,东西卖得不便宜但品牌含量和质量都不高,同皮尔·卡丹有些类似。后来,这家男装店似乎在一线城市消失了。隔了几年之后,这个品牌又再次来到中国一线城市,而这次叫做“巴黎世家”的品牌则变成了一个高级女装品牌,她家最有名的产品是一款机车包,巴黎世家一条女装连衣裙都价格过万的,除了面料和手工艺特色,其品牌含量相当奢侈。克里斯汀·迪奥评价Balenciaga是“大师中的大师”,而可可·香奈儿对她也不吝赞美,“只有她才会裁料子,配搭成时装,用手工缝制,其他人不过是时装设计匠罢了。”消费得起这样一个高级女装品牌的人,起码应该准确拼读她的名字吧?至少也应该即使在文章中看到Balenciaga这样的英文也应该知道它是什么东东吧?如果把它还是叫做与以往那个男装品牌一样名字的“巴黎世家”,我总是觉得它与那价格过万元的女装似乎并不相似,而且“巴黎世家”这个中文名字也太相似批发市场里“挂羊头卖狗肉”的假洋货的品牌名字了,我不太清楚这个奢侈品牌的中国营销商是怎么想的。

 

而Alexander McQueen的中文名字就比较像一个男人的名字——亚历山大·麦昆,他是英国时尚圈著名的“坏小子”,被称作“可怕顽童”和“英国时尚界流氓”,显然他设计的衣服是比较有个性且富有争议的,他的设计注重戏剧性和天马行空的创意,喜欢的人非常喜欢,另一堆人则视为妖异。这个品牌还有一个面向年轻人的副线品牌,简称McQ,中文名被翻译成“麦蔻”。事实上,在国外市场上,人们提起McQ都知道那是McQueen的简写,自然也与Alexander McQueen联想到一起了,但是当这两个名字在中文出现的时候,它们就仿佛是两个毫不相干的品牌。

 

即便是一些大家都很熟悉的品牌,其中文名也很乱,如GUCCI,是叫古奇、古姿还是古驰呢?我觉得就叫英文名字也不错,读音简单,也不会有歧义。MARC BY MARC JACOBS叫起来就复杂了,中文应该翻译成“马克·雅各布斯的马克”,哈哈,索性可以简称MMJ,直接读英文单词就可以了,就像DKNY一样。

 

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品牌是Dolce & Gabbana,大家都知道这个品牌是一对曾经的同性恋人名字的组合,一个叫Dolce,一个叫Gabbana,不过翻译成中文就有点不可理解了,官方翻译是多喜·佳伴娜,还有一个中文名字“杜嘉班纳”,可能是香港人的翻译。光看这个多喜·佳伴娜,你很难把它同Dolce & Gabbana这个前卫华丽的意大利时装品牌联系起来。所以业内有个习惯,把Dolce & Gabbana简称为“DG”,和其副牌“D & G”是有区别的哦。但是对于很多并不了解“DG”与“D & G”之间差别,或者对于时尚品牌并不特别了解的人来说,这就有点搞不清楚了。

 

而我最喜欢的品牌Hermes,我们习惯读“赫墨斯”,但其实可能是错的,因为这是一个法文单词,真正的读音据说应该是【e her miz】,法语里h一般不发音,因此其中文名字“爱马仕”还是非常正确的,如果读不准法语,就直接叫爱马仕吧。这还算是品牌中翻译得比较经典的,无论是说中文还是说法文都可以让人知道在说什么。

 

至于人人皆知的Louis Vuitton有一个通用的中文名字——“路易·威登”,但它的简称“LV”比其完整的名字更加方便,也更为中国人所熟悉。还有在南方尤其是浙江一带很熟悉的品牌Hugo Boss,它翻译成中文应该是“雨果·波士”,不过叫这个名字的人似乎不太多,好像还有人把“Boss”翻译成中文意思“老板”的,不过大多数人还是读Boss的英文读音“宝丝”。

 

另一个英国老牌BURBERRY的中文名也没个统一的,是应该叫巴宝莉还是芭宝莉、博柏丽呢?另外,TOD'S的中文名叫“拓资”,Celine则叫“思琳”,Moschino叫“莫斯奇诺”,ZARA的中文名叫“飒拉”。

 

日本在国际奢侈品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是很多日本品牌为了国际化的品牌定位,很多牌子并没有可以用汉字代替的日文名字,而是直接以日文发音的英文字母代替。不过还好,一些日本品牌尚未在中国流行,不然真不知该怎么念,如很有名的山本耀司,其英文拼写是Yohji Yamamoto(应该是日文名字的英文谐音),该怎么念啊?——由纪·亚马墨脱?而川久保玲的英文名“Rei Kawakubo”又该怎么念呢,雷·卡瓦库伯?它的品牌名称“Comme des Garcons”据说是小男孩的意思,但的确不好念,所幸它们的中文名字早早就传开了,即使我们念不出那些“既法既日”的单词,但好歹还是知道谁是谁的。

 

其实,很多大品牌在中国的名字都是搞得“一塌糊涂”,这实在让人在写稿时不知道采用中文名字还是英文名字更好。但这绝对不是中国消费者的错,我就曾经就看到一间时尚大品牌的公司在发给我的邮件时,一会儿称呼品牌的英文名字,过两天又称呼中文名,再过两天邮件上的品牌名字又变成英文,如果不清楚的人还以为这间公司卖的是两个完全不同品牌的货物呢。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奢侈品大牌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了,作为经营中国市场的大牌们,其实是时候应该给于自己员工以至消费者关于牌子名字读法的“培训”和“教育”的时候了。其实,读错了品牌,无论是英文还是中文,这对于消费者还有大牌机构的员工来说都不是一件值得光彩的事情。这大概与中国人并不介意读错品牌名字有关吧?联想在收购了IBM电脑之后,IBM笔记本“Thinkpad”一直继续被联想沿用原来的品牌,但是联想的市场和销售人员、甚至是高管人员都常常称“Thinkpad”为“Sing-Ke-Pai-de”(发音类似“星克派得”),这曾经在我的同事之间一直作为一个笑话,当联想职员来我们公司开会的时候,很多同事都笑称为“Sing-Ke-Pai-de”公司的人来啦。事实上,消费者读错了品牌的名字是完全可以原谅的,也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大牌们自己都搞不清楚的话,这就叫人头痛了。

 

大牌的名字,你今天读错了没有?如果真的读错了,也无需担心,因为大牌们自己的员工也是这样读的!如果你今天在逛商场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连串字母的品牌,但是你并不知道它是什么牌子,没有关系,也无需询问,如果你买得起的话,而且你也喜欢它的话,就买下它吧,因为几乎所有世界大牌奢侈品们都只在意你是否消费得起,并不在意你知不知道这个品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