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生活训练师
生活训练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3,696
  • 关注人气:76,0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皮尔·卡丹不再是奢侈品牌 只是回忆

(2009-06-30 22:41:25)
标签:

时尚评论

皮尔·卡丹

品牌

奢侈品

名牌

时尚生活

时装

时尚

分类: 时尚与女性

皮尔·卡丹不再是奢侈品牌 <wbr>只是回忆

 

作为最早(1978年)进入中国市场并让中国人感知巴黎时尚的西方品牌,皮尔·卡丹正在遭遇莫大的危机,这个曾是部分中国人事业成功的标志之一的世界名牌,其地位和形象正在逐渐下降。

 

皮尔·卡丹先生将品牌授权和许可证经营发挥到极致,在全球140国家和地区授权出900多个许可证,超过20万人为皮尔·卡丹品牌工作。这种最容易赚钱的运作模式,也存在着巨大的硬伤,这个当年的奢侈品品牌,正慢慢从神坛走向寻常百姓家。

 

皮尔·卡丹在中国有24个代理商,代理的类别从雨伞、毛巾、童装、箱包到男装、领带,简直应有尽有。当年想买它的一套西服或者领带,都是很多国人难以企及的梦想,但现在已经成为大多数人可以消费的品牌。这大概也是皮尔·卡丹从奢侈品行业出列的出要原因。

 

皮尔·卡丹已经过时了,它还是奢侈品吗?它还算是名牌吗?对于那些当皮尔·卡丹进入中国时(1978年)

 

不过,皮尔·卡丹北京办事处总监助理英昊认为这一说法并不成立,他对媒体说:“有些媒体和机构在作调查,我们的销售一直名列前茅,连续几年的销售都是比较好的。”不过有奢侈品专家认为,皮尔·卡丹自降身价,可能会带来短时期的销售增加,但是品牌的美誉度与格调都会大幅度降低。有很多牌子,在上世纪80年代还是顶级的奢侈品品牌,但是现在几近销声匿迹了。

 

买回忆还是买品牌?

 

皮尔·卡丹老了。当这位87岁的老人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卖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时装帝国时,谁最有可能买下来?

 

上周末,有外国媒体称,温州及广州的两家民企正在洽购皮尔·卡丹,洽购价超过2亿欧元,消息很快在中国国内传开,比去年雅戈尔耗资1.2亿美元买下美国第五大服装企业KWD的主要资产激起更大波澜。原因很简单,30年前,当中国人下定决心推开窗看世界的时候,第一眼看见的牌子是“皮尔·卡丹”。

 

1979年3月19日,作为第一位来到中国的欧洲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领着12个洋模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办了新中国第一场时装表演。台上模特迈着猫步、身上时装颜色很炫,台下观众屏住呼吸、衣裳的颜色只有黑、灰、绿还有蓝。

 

当时,美联社记者曾为皮尔·卡丹拍过这样一张照片——身穿黑色毛料大衣、脖子上随意搭条围巾、双手插在衣兜里的皮尔·卡丹走在长安街上,他身后那群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工人,以及一边那个戴着解放帽、捂着皱巴巴对襟棉袄的老农都像看外星人一样望着皮尔·卡丹……那是那个时代标志性的一张图片。

 

此后,皮尔·卡丹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成为中国人心目中顶级、奢侈、身份的标签,也成为造假者拼命模仿的焦点。皮尔·卡丹当年的“大胆”,让这个在国际上并非顶级的牌子若干年都是中国市场上认知度最高的“大牌”。

 

然而,时过境迁,30年后,当被中国时尚界评价为有点老朽、有点过气、在国际时尚界有点靠边站的“皮尔·卡丹”被摆在谈判桌的另一头时,它最熟悉,也最熟悉它的中国人不能只靠感情拍板,或者说,能不能买得起、买得贵不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做好这牌子、对得起这30年的渊源。

 

正如皮尔·卡丹所言,他出售时装帝国不只是因为干了六十几年干不动了,还因为对现代时装界的厌倦:“如果我下午3点举办了时装展示会,那么3个小时后就会有人根据照片和电视,拷贝出设计,然后卖给愿意抄袭的人”。如果中国民企想让这个曾经辉煌的牌子起死回生、站回世界一线、二线,那起码得买回前沿设计跟理念,或者有自个儿的原创设计跟理念,不但不拷贝别人甚至还要不断有新作出来让别人拷贝——这一点,恰恰不是咱们擅长的方面。而如果中国民企买的仅仅是品牌、或者仅仅是买断一部分产品,比如鞋子跟皮具的品牌使用权,那这笔逾2亿欧元的买卖可谓相当不划算。

 

这些年,皮尔·卡丹的运营模式主要是授权,授权后你随便加工生产,然后世界各地到处开店,相信中国民企很熟悉这种模式,也很清楚有多少老牌子就这样被“中国化”到了做砸的边缘。这种残局中国民企有没有能力扭转,或者说咱们能做的不过是买断一部分产品的品牌使用权,让“授权”、“贴牌”稳定下来,继续把“皮尔·卡丹”残余的“老本”、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特别是北方市场)残余的“老本”吃上几年?

 

而今世界各色大牌都在中国市场抢滩,“皮尔·卡丹”就像没落的贵族,只有怀旧的中国人仍然对它充满了感念,也正因为如此,如果买“皮尔·卡丹”,就更需要给它一个未来,而不仅仅是利用它的昨天。否则,把“心口上那颗朱砂痣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把“床前明月光变成了衣服上沾的一粒白饭粒”,留下的就不只是遗憾,而是伤感。

 

随着时间变迁,LV、PRADA等奢侈品牌相继进入国内消费者视野,皮尔·卡丹也再难保持原有高端形象,同台竞技。

 

近年来,在主流时尚圈基本看不到皮尔·卡丹,主要因为其产品并没有紧跟世界流行趋势。虽然目前该品牌主要国际号召力来自创始人皮尔·卡丹本身,但在国内,这个概念并未被深度挖掘。不过正因为如此,加上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使得国内收购皮尔·卡丹品牌无论价码还是机会都显得很诱人,关键是收购后如何包装,Kappa就是成功的例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