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手们为什么不学会讲礼貌?
标签:
世兵赛运动员礼貌礼节素质修养文化体育 |
分类: 生活与休闲 |
刘诗雯和郭焱争夺八强的比赛吸引了不少日本观众,刘诗雯直落四局完胜后步出赛场时,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然而,这时的刘诗雯却无动于衷,面无表情地从鼓掌观众的眼皮子底下走过,连点个头、挥下手都懒得做。在世乒赛舞台上才啼声初试,就如此自高自大,相比日本选手对观众的热情、谦恭,我们的运动员是不是显得缺乏礼貌?
李晓霞和丁宁打完第四局比赛,两人将手中的球拍往球台上一放,跨过躺在地上的白色小球,径直向挡板边的椅子走去。
头发斑白的副裁判赶紧将球捡起来,交到主裁判手中。这是女单八分之一决赛中的一幕。自己顺便弯腰把球捡起来,将其交给裁判员,或许不会消耗多少体力,不屑这种举手之劳,我们的年轻球员是不是有点大腕架子?
关注这两件细微的事情,记者并非有意骨头里挑刺。中国乒乓运动员在世乒赛上不注意修养和礼节,其实还可以找出许多“症状”。譬如,一场比赛打完,与对手和裁判员握手时,我们的运动员往往表情冷漠,甚至眼睛会看着别处,显得毫无诚意和礼貌。
这使我想起了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在世兵赛之前发给中国乒协的一封“投诉函”,他在信中抱怨中国运动员“职业素质与球队的成绩并不相称”。观看世乒赛,我愈加感到这位国际乒联掌门人的批评确实是一针见血。
“酒后闹事,酒后驾车,接受采访时永远都是那‘老三句’,赛后与对手、裁判握手时脸色冷漠地敷衍了事……”取得辉煌战绩的中国乒乓球国手们也许没想到这些“小事”会被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拿来说事。沙拉拉向中国乒协发出的“投诉函”,上面列举了他收集到的各方对中国运动员不满的意见,这也引起了国家体育总局的高度重视,据媒体报道,为此中国乒乓球队开始了一场从未有过的素质教育活动。媒体并且报道说国家体育总局高度重视,但是这个所谓重视似乎并没有起到实际效果,中国国手们似乎与往常一样,职业素质并没有提高。
中国的乒乓“梦之队”不能光要成绩,也应该讲究文明和素质。有时,一个礼节所表现出来的震撼力,甚至会超越比赛本身。
素质这东西,其实应该与我们的生活质量应该是相互进步的,以往人们总是习惯以歧视的眼光看待“穷人”不懂“富人”的礼节而被视为没有“素质”;“没有文化的人”不懂“文化人”的规矩而被视为没有“修养”。但是,现在更多人已经不再是“穷人”了,更多人也随着社会进步成为了“文化人”。作为世界级的中国运动员来说,论身份也绝对算是“富人”了;作为体育文化界名人,也算是体育界有头有面的“文化人”了。但是还是缺乏素质和修养,这就真是需要我们不断反思了,为什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