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魔术师更懂心理 揭开刘谦魔术的心理秘密

(2009-04-21 12:15:05)
标签:

刘谦

魔术

心理

生活

情绪

休闲

分类: 生活与休闲

魔术师更懂心理 <wbr>揭开刘谦魔术的心理秘密

 

今年央视春联晚会之后,刘谦成为了红人,而使他成为红人的元素,就是他那扣人心弦的魔术。

 

魔术太不符合我们的日常所见。我们知道水往低处流,苹果从树上掉下会自由落体到地上,而魔术师打破了这个图景——他让水流往高处,让东西以最不可能的方式消失,又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出现。这么多人着迷于揭秘刘谦的魔术,就是着迷于这不寻常的魔力。

 

魔术师更懂心理 <wbr>揭开刘谦魔术的心理秘密

 

魔术师比心理学家更懂心理

 

《自然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趋势》杂志都刊登过介绍魔术师在表演中运用的心理学原理之类的文章。

 

对魔术最有发言权的心理学家应该是英国的理查德• 韦斯曼,原因在于,他曾经是职业的魔术师——从8 岁起就用魔术表演赚钱,之后才学习心理学,而且一直读到爱丁堡大学的心理学博士。

 

韦斯曼说,是魔术将他引向了心理学,“归根结底,魔术都是和心理学有关的。魔术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你必须去‘欺骗’观众,还得让他们喜欢你。我感兴趣的是,我们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确实,魔术师懂得心理,起码是观众心理——在操纵人们心理,误导他们的注意力,施加巧妙的影响以使观众得出错误结论方面,他们比心理学家更出色。刘谦就曾说:“与其说我掌控了观众的目光,不如说我掌控了观众的思考。”

 

魔术造成了我们的“认知失衡”

 

说到底,我们脑子里有一幅关于宇宙的“正常”图景,它让我们感觉安全又安心。但是魔术上演,事情以打破常理,不同常态的方式在我们眼前发生,平衡木倾斜了,没搞清楚的那个状况压倒了习惯性的安心,求知欲引发出揭秘的热潮。认知失衡会让我们不太舒服。那个迷一天没解开,我们就多一天困惑。你肯定经历过这种状态:他爱我吗?他不爱我吗?现在变成了:它怎么没的?它怎么变出来的?

 

魔术师善于把你的心理引入歧途

 

约克大学的古斯塔夫• 库恩博士和他的同事,利用“把球变没”这个戏法,验证了魔术误导人们心理的一个简单例子:魔术师把一个球抛向空中三次,第三次抛球时,魔术师把球藏在了掌心,但是他仍然向上看,好像要等待球飞起来。观众们也会随着他的暗示继续向上看,从而得出“球不翼而飞”的结论。库恩博士的研究发现,魔术师假装继续向上看的心理暗示,对这个戏法能否成功起了巨大的作用。

 

魔术师在“嘲弄”我们的经验主义

 

在魔术表演中,大象、飞机或摩天大楼被魔术师变没了,其实,魔术师使用了烟雾和镜子或其它道具,但同时也运用了思维上的幻觉来愚弄我们,使我们判断失误。

 

研究表明,外部信息到达大脑后要被感知需要十分之一秒的时间。我们一向是通过“预期”来规避这种延迟,在处理完外部刺激之前,我们的大脑就已经“聪明”地试着解读正在发生什么事情,而大脑这种自动预测未来的功能,经常被魔术师利用来捉弄我们。

 

最普通的例子是:魔术师在把一枚硬币从一只手转移到另一只手中的时候,它被变没了。而实际上,它是被藏在手心里,因为我们的大脑自以为是地打了个“提前差”——假定硬币已经转移到了另外一只手中,当这只手空空如也地张开时,硬币看上去就消失了。

 

认知上的错觉,魔术师也可以通过控制我们的注意力来实现

 

当注意力被引到其它方向时,我们可能错过的细节多得令人吃惊。在一个经典研究中,许多人竟然不能注意到一个人穿着大猩猩服装走过他们的视野:研究者要求被测试者为某个三人篮球队队员间的传球计数。当他们专心数数的时候,半数人都没有注意到一个打扮成大猩猩的人走过球场——“大猩猩”甚至在场中央停了一会儿拍他的胸脯。魔术师一直靠这种强大的影响,在我们眼皮底下完成赤裸裸的“欺骗”行为。

 

心理学家们开始探索我们为什么如此粗心大意,连这么明显的细节都看不到。一个理论认为,这主要取决于我们正在注意什么。我们眼睛正看着哪里,和我们的注意力在何处,其间可能没有一点儿关系。在这个研究中,即使受试者目不转睛地看着魔术师变戏法的地方,他们也看不出魔术师变的“戏法”,因为他们的注意力被引导到其他地方去了。看来,目光所及之处,不如注意力所及之处重要。

 

魔术师胁迫了我们的心理

 

操控观众的心理,魔术师做得神不知鬼不觉。没有一个魔术师在台上是“文静”的,他们总是不断借由语言、眼神、笑容、肢体语言、反复跟观众调情,试着改写观众模糊的、受压力下的记忆,使他们自觉自愿地上当。在魔术表演过程中,魔术师还特别喜欢描述他刚刚做的事情,这也是为了操纵观众的回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