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寨时尚 怎么抄才够牛

(2009-02-26 12:46:41)
标签:

山寨时尚

时尚

山寨

时尚生活

时尚评论

分类: 时尚与女性

山寨时尚 <wbr>怎么抄才够牛

 

提到山寨货,人们自然首先想到的就是山寨机。山寨机?不就是电视广告里那种动辄999元,外貌和品牌机一模一样、功能巨多、待机时间巨长、质量极不可靠的玩意儿?Google搜索一下,你会发现山寨机的妙处--它们不仅可以随心定制外形(有人定制了福娃、神六等造型);拥有出其不意的超新功能(有一款山寨机竟然拥有正反两个超大屏幕);还在世界范围引发讨论和追赶热潮(一款名为魅族M8的机器,和iPhone一模一样,在各个国家的手机论坛上都正当红,人们几乎以幸灾乐祸的心态看着它以超低价格步步紧逼苹果公司)。

 

我们似乎很难找到“山寨”这个词的本源了。有人说,山寨,就是在山高皇帝远的生僻地方,逃避政府管理、媒体监督,进行大肆模仿、生产。山寨,又透露着一股“民风彪悍”的意味,因为它从来不遮遮掩掩自己“绝非正主儿”的身份,无论是彻底模仿还是略加改造,从来都光明正大,不怕被人知道。所以也有人说,真正的山寨精神是--“你行,我也行”。

 

现在,山寨可不只是手机的专利,电视、音响、mp3、电脑都有无数山寨版本,去年刘亦菲的山寨礼服事件,把时装界也卷入这场山寨大讨论中。

 

山寨礼服事件

 

娱乐圈这么玩弄时装,可不是第一次了。当年出席香港某乐坛颁奖礼的容祖儿,因为服装师copy了一套当季辨识度极高Viktor&Rolf的T台装,被戏称为“烧鹅装”,几乎弄到名誉破裂。直至容祖儿去年的演唱会,我仍然觉得那套盔甲装有抄袭Balenciaga鲜花盔甲的迹象。

 

去年芙蓉姐姐的演唱会,除了此人是娱乐圈一大笑话,最可笑的还是时装编辑们从几张“演唱会曝光图”就发现了Chanel和Miu Miu两个大牌。

 

想当年Courtney Love曾因穿了一件山寨Chanel高级定制惹怒Karl Lagerfeld,老佛爷都不许Courtney Love再购买Chanel,极度懊悔的Courtney Love最后全裸拍照,声明自己“宁愿不穿,也不穿A货”的决心。

 

由国内某礼服定制工作室承办的刘亦菲礼服,都为迎合她喜好(抑或和T台以示分别)做成A字及膝裙。然而,模仿Louis Vuitton2008秋冬成衣系列最后一套的水蓝色、白色卷边、立体轮廓,各大时装杂志上都登载了无数遍;模仿粉色Valentino高级定制服,除了面料手工处处透着“cheap”外,简直一模一样--就算人家Valentino退休了,也不能这么玩儿呀。

 

说到底,这些都是低级山寨,抄袭90%、做一些形同虚设的改动,把时装迷都当成井底之蛙。可学习Bjork演唱会、The Cranberries声音的王菲,却从来不曾被人诟病,因为,她会在模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也只有这么玩,才山寨得妙。

 

造假与山寨

 

然而,山寨并不等于假冒伪劣。很多人都把山寨当假货,可它们却有着根本区别。用假货,在于它明明就是假的,却希望别人以为它是真的;山寨,在于它有假的元素,却也有一部分不同(甚至可以说,创新),穿山寨衣的人,明明白白知道它假的那一面,还是天真地、或心安理得地、或自嘲着用(容祖儿和刘亦菲的山寨礼服,想必也是从痴迷于一张T台图开始的吧)。

 

设想一下,买LV假包的主儿,当然希望自己的A包从外到内,从大面儿到细节都与真的一般无二,走在街上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别人以为“它是真的”。而日本某品牌的山寨大牌包,出名就出在能把经典monogram图案和卡通图案掺合到一起来搞笑,就像在说:我是假的,但是我很可爱。

 

大量模仿大牌的美国二线品牌Steve Madden,把Chanel漆皮大拎包改成Prada渐变色,把Givenchy的角斗士鞋换个原版没有的金属色,山寨得洋洋自得。

 

在Dior与中国艺术家共同举办的展览上,艺术家王功新创作的一件影射“山寨现象”的作品格外受人关注:一条左右两边各有一长串动态图片的走廊,仔细看,你会发现左边是高鼻深目的模特穿着真正的Dior高级定制服,右边对应的,是一个个身材样貌都不敢恭维的女人,用各种廉价材质披披挂挂,模仿出来的“Dior高级定制服”。

 

第一,如果你没有留心,你其实很难发现两侧的不同;第二,看得出来,右边“丑女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形似”,而是神似--那脸上冷艳、高傲、自信的神态,比廉价糟糕的材料更有意义。

 

同谋与解构,不如这样理解吧,既然抄袭是没有意义的,加以创造的抄袭,岂不是才有出路?与其制造或购买永远也真不了、永远会被真货识穿并狠狠嘲笑、令人不能心安理得的假货,不如凑热闹一回山寨的浑水,至少当你去买一件Zara山寨Gucci当季的花裙子,可不用背负想要说服别人“我买的是Gucci”这种压力。

 

谁是山大王?

 

是的,能处处找到大牌影子(甚至比大牌上市时间还快)的Zara、基本能找到这世上各种款式全线尺码抄大牌也抄竞争对手的H&M、各品牌之间前后几季极为相似的设计、某一设计师某一季的好设计在下一季被其他品牌一扫而空......时尚圈的现况,哪个不是山寨?

 

这些极大丰富我们衣橱的山寨衣,消费者当然热烈欢迎。然而,在即买即穿、穿完即弃的时候,我们已经没有精力去思考:那些天才设计、创新理念,是被山寨衣浪费了还是被发扬光大?但事实是,Zara等大众品牌,还是每年要为“抄袭”付出巨大的代价--上缴数额庞大的侵权罚款。商业上的成功、满足整整一个阶层消费者的购物渴望,并不能抹杀“山寨”中所包含的那部分或多或少的“抄袭”。

 

现在,山寨可不只是手机的专利,电视、音响、mp3、电脑都有无数山寨版本,月前刘亦菲的山寨礼服事件,把时装界也卷入这场山寨大讨论中。

 

好在我们喜爱的这些大众品牌,渐渐用新的方式来提升最原始的抄袭。2004年Karl Lagerfeld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宣布与H&M合作一系列产品,此后是Stella McCartney、Viktor&Rolf、Roberto Cavalli,大设计师们纷纷敞开胸怀、放低身段,把自己的标志设计奉献给了H&M,H&M也尝到了甜头,名利双收。尤其是今年11月上市由川久保玲设计,刚刚开卖5分钟就被一抢而空的Comme des Garcons for H&M。对于明显“山寨自己”的这一系列,川久保玲说得好:“Comme des Garcons从来没有在这样的连锁时装店售卖过,能让Comme des Garcons和喜欢它的人和不了解它的人如此接近,这也许会是个惊喜。”

 

也不得不提Kate Moss山寨自己的衣橱,创造出红遍全球的Kate Moss for Topshop系列。Kate Moss从不掩饰这一系列的设计全都来自自己的衣橱,比如一件热卖的圣诞节系列豹子图案连衣裙,她就说是取材于自己小时候天天穿的一件衣服。这样的Fashion Icon以一己之力,“山寨”自己的形象和偏好,也帮助推动了整个时尚圈的新篇章,这个名单也包括Sienna Miller那简洁Boho-Chic风格的服装品牌Twenty8Twelve、Olsen姐妹的“The Row”和“Elizabeth+James”等等。

 

当H&M宣布下一季将与曾任意大利国宝品牌Emilio Pucci前任设计总监的Matthew Williams合作,我已经可以在脑中想象出自己穿着美丽的彩色图案长裙的样子。这样的“山寨衣”营造的,是一个让时装迷感受到无比欢乐的时刻--这一刻,她们可以拥抱着川久保玲、Karl Lagerfeld、或即将的Matthew Williams for H&M、Kate Moss for Topshop,说“我终于拥有了”而不必给自己的信用卡造成灾难。

 

把“抄”变成“超”

 

这当然是个山寨人人有份的时代。然而,抄袭,不能推动时装工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真正的创意、巧妙地借鉴,为时装带来新面貌的灵感,把“抄”变成“超”。

 

Karl Lagerfeld设计的Chanel,灵感常常来自Coco Chanel女士当年的设计、甚至Coco公寓里的陈设,也成为大师马达不停转的脑子里的灵感来源。John Galliano也总是有本事把Dior先生的new look,演变成他的new“new look”--既带有老范儿的风情万种,也有摩登女郎的俏丽。《Fashion Babylon》一书中也提到,在交付新一季设计之前,设计师们是怎样大淘特淘古董跳蚤市场,从Vintage里面找寻灵感。时装界的创新,往往就来自于历史的重新演绎。

 

设计师们互相的火花碰撞,也是创新和发展的有效方式。Alber Elbaz为Lanvin设计的Volume裙装,成为众多品牌的灵感之源,于是各种各样美丽的轻盈轮廓裙应运而生;一个古典宫廷主题,在不同的设计师手里就是不同的样貌,连带《玛丽安托万皇后》、《公爵夫人》这样的电影与时装一起被人牢记。最好的例子,莫过于今年Sonia Rykiel40周年庆贺大秀,Martin Margiela把自己标志性的宝塔肩与Sonia Rykiel的发型设计在一起,使这件作品既是Maison Martin Margiela,也是不折不扣的Sonia Rykiel--这样完美无缺、言之有物的创意,同样是借鉴旧有的,然后发扬光大。

 

时装界是这样进步的,时装迷也是一样。我们不是Kate Moss,却至少可以学到黑衣不同面料层叠穿。不是Sienna Miller,却可以偶尔尝试彩色图案、缤纷boho风格;不是Mary-Kate Olsen,却学到叮当小物一身,乱中有风格;甚至不是Victoria Beckham,却能看到什么叫一丝不苟的精雕细琢。

 

从T台图学搭配、从时装偶像身上找寻灵感,尝试各种混搭方法、了解流行趋势、新旧贯通......经过这样的磨炼,总有一天,你就会自成风格,你的时尚,就不会只是个“山寨版”。而当席卷中国的山寨文化,从抄袭到借鉴、再到超越,才算真正有了出头之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