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奢侈品也会遭遇“3·15 ”吗?

(2009-02-24 16:08:17)
标签:

奢侈品

购物

消费者

消费

时尚生活

时尚

分类: 消费与消遣

奢侈品也会遭遇“3·15 <wbr>”吗?

 

奢侈品,曾经是很吓人的名字。从全球范围看,使用奢侈品(即国际名牌消费品,如服饰、箱包、皮鞋等),中国人是新兴群体,但这一群体的购买力和购买欲望都十分强大。理由无非两个,第一,他们信得过奢侈品的品质;第二,奢侈品的品质和售后对得起他们。

 

奢侈品,曾经是很吓人的名字。在克勤克俭的中国传统语境下,这东西的另一名字叫败家玩意。但后来我们知道,奢侈品的功能不仅局限于败家,还能提高生活品位,改善生活质量。奢侈品也因此摆脱了“富人专享”之身份,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了。

 

从全球范围看,使用奢侈品(即国际名牌消费品,如服饰、箱包、皮鞋等),中国人是新兴群体,但这一群体的购买力和购买欲望都十分强大。据报道,值此金融危机时刻,国外众多奢侈品专卖店均大幅打折销售以应对,结果引得中国顾客以抢购大白菜的气势飞奔而去,将很多国际名品扫荡一空。这些抢购者中,不乏工薪阶层。很多老外被中国顾客的“有钱”所吓倒,不少西方媒体还学会了“上纲上线”,称“只有中国才能救世界”。

 

跑到国外去买那么贵的东西,在中国的传统消费者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我们买东西的习惯是试完之后要件新的,结账之前看了又看。虽然有“三包”规定,但还是得走这“程序”,怕的是回头商家不认账,或者跑腿麻烦。但是,这些出国“血拼客”为何这么大胆子?理由无非两个,第一,他们信得过奢侈品的品质;第二,奢侈品的品质和售后对得起他们。

 

奢侈品除了价格“霸道”,其他方面都非常“体贴”。就拿售后来说,奢侈品一般都能“全球联保”,很多奢侈品都敢“终身保修”,有些奢侈品对换货的期限长得超乎我们的想象,竟可达24个月。而在处理售后问题时,奢侈品商家的服务也往往能“好”得超乎我们的想象。

 

我曾经购买一副卡地亚的眼镜,正品的卡地亚眼镜附有全球终身保养的保证书。我在一次运动中不小心将眼镜框架损坏,于是拿回专卖店维修,专卖店的售货员告诉我,由于损坏较严重,需要寄会法国维修,需要较长时间,但是如果无法修复成原状的话,法国方面会更换一副新的眼镜。一个月之后,我在专卖店拿回了一副全新的眼镜。奢侈品的服务还不仅仅于此,两年后,我发现那副眼镜框架上的烤漆有一点脱损,我又拿回专卖店,这次售货员有一点埋怨语气说道:“你怎么使用的?我们的眼镜一般是绝对不会脱漆的。”虽然是如此埋怨,但是他还是解释到,脱漆的镜架一般是无法再重新烤新漆的,你这个需要更换一个新的,但是我们必须首先寄会法国检验一下,而且我们这里早已经没有这个款式的货了,所以也需要等法国那边看如何处理。虽然是麻烦了一点,但是结果专卖店在一个月之后又给我换了一副全新的眼镜,是由法国寄回来的一副与我那副已经过时的款式一模一样的眼镜。记得,我在配那副眼镜的时候还觉得太贵而有一点舍不得钱,但是现在看来却是很值得的。

 

至于“退货”,奢侈品的证书上却几乎都没有提及。我这位朋友常买奢侈品,也从没想过这问题:“既然买了,既然喜欢,为何退货呢?”看来,奢侈品的商家和消费者拥有共同的逻辑:因为至爱才购买,买了不会有问题,所以,不存在退货问题。也许正因如此,“奢侈品不退货”才成了“国际惯例”。

 

但是请注意,这个逻辑和我们常见的消费过程有着很大差别。我们的逻辑是:因为喜欢才购买,买了经常出问题,出了问题真讨厌,于是,“退货”的心态就产生了。于是,和奢侈品的规矩相比,我们的商场多了“退货”这一“包”。

 

也正因为“三包”的存在,当奢侈品大举进入中国的商场时,才和我们的消费者、消协、相关法律法规(所有这些问题,我们用“3·15 ”一言以蔽之)出现了一些“摩擦”。正如一些执行严格退货的商场那样,奢侈品不退货的规矩并不符合那些商场的规则,这也为售卖奢侈品的一些商场带来难题。我们的制度和习惯要求奢侈品退货,而奢侈品依然故我,坚持决不退货;而遇到质量问题时,奢侈品的规矩是问题皮鞋需要返回意大利才能定论,这一繁琐过程我们的消费者又很不适应。

 

实际上,让出现质量问题的皮鞋去国外走一遭,这正是奢侈品负责任的表现;但决不退货的说法,也许是基于质量过关的前提,可这在我们看来却属于“态度强硬”,不合情理。

 

上面说过,中国人是奢侈品消费的新兴群体。尤其是在国内接受奢侈品“启蒙”的消费者,对于奢侈品的规矩肯定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奢侈品大举进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国情、民情也必须做好随俗为变的准备。

 

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愿意购买奢侈品的中国消费者会越来越多,能够接受奢侈品概念的中国消费者会越来越多,而越是这样,奢侈品越应该为中国消费者着想,不要以为中国消费者是“很傻很有钱”的一群,从而大肆施展瞒天过海之能事。尤其是当厂商通过代理商来接触中国消费者时,可不要价格“奢侈”着,售后服务却变得“廉价”了。如果这样,不仅消费者不买账,消费者协会不答应,中国的法律法规也不会客气。真到那时,奢侈品恐怕就要付出“奢侈”的代价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