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过年应节小吃

标签:
饮食餐厅小吃美食介绍美食 |
分类: 美酒与美食 |
在北京体验各地过年小吃
北京:炸干菜。大枣放进面里蒸熟即可。一般炸着吃,蘸点白糖味道更佳。其他需要准备的还有皮冻、排叉、驴打滚,鸡鱼必不可少。吃饺子,一定要就着腊八醋!
北平楼,北京朝阳区惠新东街19号惠桥饭店2楼 ( 6491
8115)
上海:除了鸡鸭鱼肉就是各色糕点——果子。主要是糯米、甜的、多糖、多芝麻、红豆沙。蒸糕,里头放蜜枣,果脯等。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还有家家户户都会蒸的八宝饭,也是必备。
鹭鹭酒家,北京中关村北大街19号(8248 6868)
湖南:除夕一定会吃鸡、肉、鱼三样,而且得是大鱼大肉。鸡要整只的清炖,要选择公鸡,炖好后把鸡头直立;鱼蒸好后上面撒满红辣椒,忌讳三十晚上的鱼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甜米酒必不可少。
毛家湘菜,北京海淀区五道口新村一排2号,近北航西门,需提前预订(8232
6736)
四川:初一早上吃醪糟汤圆,意为团团圆圆。外面的川菜馆醪糟汤圆多为没有馅儿,按照四川人的说法,没馅的叫粉子。川办的汤圆算是相当正宗的,黑芝麻的馅儿,配上自家酿造的醪糟,酒味更重,香味更浓。
川办餐厅,北京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贡院头条5号(6512
2277-6101 )
西藏:过年一定是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点招待客人。想要在北京品尝地道的西藏口味,自然要试试从西藏远道而来的青稞酒和酥油茶。
珠穆朗玛餐厅,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49号西藏驻京办事处(6401
8822-2828)
内蒙:蒙古族除夕一家人围坐蒙古包火炉一圈,向长辈敬献“辞岁酒”,大吃烤羊腿和煮水饺。不过好吃的东西都得费点功夫,烤羊腿是道大菜,需要提前预订。虽然不同于新疆的烤全羊,但也绝对惹得肉食动物们大快朵颐。
呼和酒楼,北京东城区美术馆后街71号内蒙古宾馆2楼(64014499-8222)
少数民族春节食俗
高山族——有吃“长年菜”的习俗。长年菜也叫作“芥菜”,吃这种菜是预示寿命长。有的人将长长的粉丝加入长年菜里,象征着长生不老。
满族——年三十家宴丰盛隆重。主食有糯米粉包制的饺子、火烧、豆包等;传统年菜有鲜美的血肠、煮白肉及别具一格的酸菜氽白肉,而象征吉庆有余的鱼菜更不可少。子时要吃一顿送旧迎新的鲜肉水饺。
壮族——年三十晚上煮好初一全天的饭——
“粽粑”,以示来年丰收。
拉祜族——每至除夕必做糯米粑,其中有一对做得特别大,象征太阳和月亮,祝福新的一年风调雨顺、果实累累。
侗族——初一清早从塘里弄几条又大又鲜灵的鲤鱼,煎、炸、烧、炖、摆上桌,再加一盘香气四溢的腌鱼,整桌菜以鱼为主。侗家人说,春节吃鱼,预兆新的一年吉庆有余(鱼)、五谷丰登、余钱余粮。
黎族——过春节,家家宰猪杀鸡、备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吃“年饭”,席间唱“贺年歌”。
景颇族——各家各户都酿水酒,过年宴席依次向长辈敬酒。
达斡尔族——生活在黑龙江和嫩江两岸。除夕年饭是黄米蒸糕,初一大清早,互相拜年的人们一进门就抢食年糕,借以祈愿生活年年提高。
佤族——新年第一次见面除相互道喜外,还赠以糯米粑团、甘蔗和芭蕉,以此祝愿家庭生活和睦、甘甜、美好。
土家族——在全家的团圆饭餐桌上,一定要有坨坨肉和合菜。
前一篇:利用春节 规整一个全新客厅
后一篇:世界著名的顶级购物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