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际交往之间的距离

(2009-01-28 01:09:47)
标签:

人际关系

交往

生活

心理

文化

休闲

分类: 生活与休闲

人际交往之间的距离

 

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或最佳的空间距离的确至关重要。但是这种空间距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除了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所处具体情境主要决定着空间距离的远近,社会文化背景、个人的性格特征、情绪心境等也会影响空间距离的变化。

人们对自我心理空间的需要常常随着具体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拥挤的地铁里,原本四个人的位置上常常挤坐着五个人。这时候人们的公共距离不得不缩小,可以容忍陌生人离自己较近,有时候甚至主动缩小自己的空间。没有了明显的空间距离界限,这时候人们只有通过躲避别人的视线来表示距离。如果我问你:“当挤进一个人满为患的电梯时,你的视线一般会看哪里?”我想答案常常是“盯着门上的楼层指示灯”。因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地盯着别人看,都会让彼此觉得不自在。大家都抬头往上看就避免了盯着别人看。此外,在某些社交场合,有些人为了接近对方或向对方表示一种好意,也会缩短社交距离而采用个人距离。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人们之间的交往距离也不同。霍尔对空间距离的划分更多是以特定的美国人为研究对象而进行的。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人们之间的交往距离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例如人们见面相互问候时,西方人喜欢用拥抱表示欢迎,而东方人习惯于握手,两种不同的交往方式,之间的空间距离自然完全不一样。此外,社会地位高的人对个人心理空间的需求会大一些。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和上司或领导们在一起时,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人们常常自然而然地避免离领导太近,尽量保持足够远的距离。

个体的性格特征和情绪心境等因素也会影响人们相互空间距离的远近。一般而言,具有外向型性格倾向的人更乐于交往,愿意主动接近别人,也更容易接受别人的接近,自我心理空间范围较大。具有内向型性格倾向的人自我保护的意识更强烈,不太愿意主动接近别人,更喜欢独处,自我心理空间的范围也更窄。一旦自我心理空间受到侵犯,内向型性格倾向的人的焦虑感和不舒服感也更强烈。

此外,由于个人的情绪和心境不同,自我心理空间范围常常会发生变化。例如思考问题或心情烦躁时,自我心理空间范围常常变窄,甚至亲密距离和个人距离也相对扩大。年轻人中曾流行的一句口头禅“烦着呢,离我远点”,也反映了人们对自我心理空间的需要。即使关系再亲密的人之间也不总是以亲密距离进行交往,有时候也需要一个人独处的空间。因此,在某个时间或地点,不妨离他(她)远一点,这样你们的关系和交往也许会更顺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