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问路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标签:
问路中西文化指路杂谈文化 |
分类: 旅游与文化 |
那天,我把车停在路边等人,看到前面停泊的一辆车上,司机正在查看地图。过了一会儿,司机下车找了两个人询问,我见到一个人看起来似乎并不认识路,另外一个人则顺手指了指前方,好像是那位司机要去的地方就在前面,但是那位司机似乎还是不太清楚,只见到他回到车上,又集训查阅着地图。
过了一会儿,那位司机又下了车,这次他好像很迷茫,不知道问谁好。于是,我下了车走了过去,主动问他想找那里,他说他要去和平里,于是我详细地告诉了他如何去,他很高兴,多声“谢谢”之后,就开着车高兴地离去了。我突然深思了起来,因为和平里并非就在前面,而是仍然很远,我真不知道刚才那位指路的人为什么就随便指指前面。其实,这种场景我也曾经遇到过很多次。
记得有一次去太湖开会,开会和住宿都在同一个别墅度假村。我安顿好住宿之后,准备前往会场看一看,就问了问服务员,服务员很“热情”地告诉我,就在前面。但是我向前走还是没有找到,于是我又再问了问另外一个服务员,她又随便指了指前面,可是我还是没有找到,当我遇到第三个服务员时,她又指了一指相反的方向,我真是给搞糊涂了,最后还是靠自己终于找到了会场。难道度假村的服务员都不知道会场在那里吗?我认为当然不是,显然还是人为的作怪。
讲到“问路”,在大城市里是最蒙的,经常被人随意忽悠。
在上海,游客或者出差的人士就最好靠自己查看地图了,或者预先向熟人问清楚,因为在上海问路被忽悠,那是常事儿。上海人是最习惯随便指一指,就好像我在那个太湖的度假村所遇到的情形一样,因此被人忽悠到相反的方向也是不足以为奇。其实我很不理解上海人是不愿意为人指路,还是真的不清楚。
在北京,以前的老北京人都很热情,也爱管“闲事儿”,所以总是会很详细地告诉你要去的地方,但是现在这种情形则不容易见了。有时候问路,我会专门找一些看似是老北京居民的老人问路,但是总是获得的答案是“不知道”,不过还好,不会像上海人那样“瞎指”一番,但是我还是不理解他们是真的不知道吗?有一次,我去一个小区找朋友,进了小区问人“13号楼”在那里,结果问了了两个相似小区居民的人都说“不知道”,结果还是问了保安才终于找到了地方。
如果讲在中国人居住的地方“问路”,给我留下最好印象的要属香港了,即即使香港人的普通话不太好,但是他们总是一字一句地慢慢解释清楚你要去的地方的位置,而且说话特别有礼貌。在广州,广州人也是很不错的,他们虽然没有香港人那样礼貌,但是还是很乐意地,也很准确地指路给你。
如果说香港人细心为别人指路是一种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的话,那么确实在外国问路都是一件让人很开心的事情。在美国的纽约,如果你问路,几乎所有你遇到的人都会很有耐心地向你解释清楚,如果你身带地图的话,有的老外甚至会亲自在你的地图上用笔勾起来,好像怕你还是搞不清楚似的。记得有一次我刚好在一个报摊前问路,那个老外竟然在那个报摊上买了一幅地图送给我,然后指清楚了路线告诉我,真是让我有些感动,我企图把地图的钱还给他,他一句“Have nice trip!”(旅途愉快),钱也不肯拿就走了。
在法国的巴黎,我有一次问路,一个法国女士不会说英文,但是她还是从包里拿出笔和纸,详细地画了路线图交给我。在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我有一次向一个男青年问路,他不会说英文,就干脆带着我走了十几分钟的路程,把我带到了我要找的地方,又是一件让人感动的事情。
在希腊,希腊人更加是热情,你如果问路,希腊人不但会告诉你如何去,还会详细告诉你如何承搭交通工具是最便宜和快捷的方式,这与北京人有很大不同,在北京,如果路途比较远的话,北京人会“热心”地告诉你叫辆的士,然后问司机,司机肯定知道在那里的。但是,希腊人会告诉你不要坐的士,那样会很贵,然后应该怎么样坐公车才是最便宜的。
在日本,我有一次问路,刚好遇到的是一个正在学英文的青年,只见他从衣服里掏出一个小本子,然后一边查看英文字,一边慢慢地用不流利的英文说出我要去的位置。
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个简单的“问路”,但是中西文化的差异竟然是如此般的大,即使是同属东方的日本,“指路”的文化还是与我们的城市有所不同。是我们的文化的问题,还是我们人的素质有问题呢?这值得人们反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