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刷卡”VS现金的消费心理

(2008-11-13 23:08:41)
标签:

心理

消费心理

信用卡

消费

生活

文化

分类: 消费与消遣

“刷卡”VS现金的消费心理

 

心理学家们早就发现,使用现金付账的人群消费时相对使用信用卡的消费者更加谨慎,但是以往都是过于关注部信用卡消费群体泛滥使用信用卡购物的非理性的消费行为,而却忽视了即使是平时消费很理性的人在“刷卡”时也同样产生了所谓“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心理学家们后来发现,其实这种“非理性”消费行为并非是由于个人非理性购物习惯,而是因为“刷卡”而产生与使用现金相异的消费心理。大部分消费者在使用现金时对于价格的敏感远远高于使用信用卡时对于价格的敏感度。

 

信用卡虽然大行其道,而且逐渐已经代替现金成为很多人的付账形式,但它在人们的心理感觉上还是与现金仍然有很大差距。比如,当一个人因为购买某一种商品的价格或者“性价比”产生犹豫的时候,往往采用“刷卡”比支付现金更加感到“心安理得”,支付现金更加容易比“刷卡”对于商品的价格或者“性价比”的犹豫产生焦虑感,很显然这是因为“刷卡”到底不是真正地在花掉钞票,但事实上“刷卡”其实与花掉钞票是完全一样的。

 

问题是,所有使用信用卡的人都很明白“刷卡”的作用与现金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心理上却会有不同的消费心理,这才是心理学家们感兴趣的地方。

 

纽约大学教授普里亚·拉格鲁比和马里兰大学教授乔伊迪普·斯里瓦斯塔娃在最新一期《实验心理学杂志》月刊公布调查结果,比较最透明的现金付账至最不透明的信用卡或代金券付账等消费方式之间的差异。

 

调查显示,“较不透明的付款方式更像是玩钱,所以会花费得更多”。

 

一项测试中,研究人员描述一家虚拟的餐厅及其菜单,告知50%的调查对象可以使用信用卡,其余50%只能使用现金付款。结果,前一半调查对象愿意消费的金额大大高于后者,而前者大部分消费都是属于在菜单上价格较高和“性价比”较低的菜肴。

 

如何克服这种消费心理呢?专家们目前只能够建议尽量使用现金付账,很显然连专家们也没有找到一种克服或者避免这种“刷卡”产生的消费心理。如果你依然想继续保持对于商品价格或者“性价比”的敏感度的话,还是少一点采用“刷卡”,多一点使用现金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