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乐活快乐生活生活教练文化休闲 |
分类: 生活与休闲 |
我们时代的焦虑症
在今天,我们的身边流传着这样一句广为人知的话语: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赚钱是生活的主要内容。这很好理解,人人都活在一个焦虑的时代,房子够不够大,座驾够不够气派,养老金要多少万才足以退休,太多坚挺的欲望,让我们在财富的面前,形成了群体性的饥渴焦虑。
于是投资就显得重要起来。巴菲特成为了新的偶像,他的万丈光芒透过理财书籍、电视节目、杂志、报纸和网络,照耀在一张张渴望财富的脸上;收藏不再是一种雅好,而是投资的手段,谁谁谁在乡下猪舍发现宝贝的捡漏传奇故事总能吸引读者的目光,鉴宝节目火了,拍卖公司赚了,古玩艺术品的价格节节攀升,大家都在说,盛世收藏;期货、房地产、黄金、兰花……一切可以投资的东西,都失去了它的本真,而变成了赚钱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每个人,在任何地方,以各种话题谈论钱,可能赚钱的项目,即将到来的机会。有首歌形像地唱出了这一切:歌名叫《钱》,而歌词只有一个字,一直在重复的“钱”。
钱,成了驱除焦虑的唯一方法。
赚钱,成为了生活的主要内容
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了最畅销语录,它是如此的振聋发聩而又不容置疑:它意味着你还渴望上进,渴望成功,渴望过得更好。它告诉你,当你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在夏天辛劳地深耕,到秋天就可以收割成熟的果实,然后在冬天享受一年的收成。在这套哲学下,生活变得清晰而简单:赚得更多,活得更好;活得更好,先要赚得更多。
一步一步,剖白你的财富焦虑
这个公式很简单,焦虑是因为缺口,先想清楚你今后希望过上什么样的生活,满足这些生活欲望需要多少钱,再减去你目前挣到的资产,两者之间的缺口就是你焦虑的全部内容。
上半辈子挣的钱
1、银行存款 建国初期,我们的上一代花了二十年的时间信任银行,又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只信任银行。银行成为“攒”字决的代表,新一代人更信了对银行的迷信,存银行不如买银行。但是理财专家告诉我们,一定比例的存款才是安全的,可以应对疾病等突发的状况。
2、房地产 在经济发展最迅猛的年代,不动产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没有哪一代比我们更热衷于投资房地产。动辄几套房的家庭比比皆是。
3、金融资产 去年的大牛市让很多人欣喜而忧伤,跑不过刘翔,也要跑赢大盘。除了股票,黄金、期货,一下子都成为了热门的香饽饽。
4、私家车 交通工具一般都无法为你带来增值,而是日趋贬值。
5、其他固定资产 古董、瓷器、书画,金银细软,总而言之,可以很快变现的资产。
我们粗粗的分了几类,在你剩下的几十年当中,分别有这些项目需要大笔支出,请在每一项下写出你着手打算的事情和需要花费的金额。千万别把事情想得那么悲观,因为年纪的原因,你计算出来的结果通常没有预想那么严重。
下半辈子需要的钱
1、退休 计算工式:基本生活X退休年份。举个例子,以今年30岁的张先生为例,三口之家平时在吃、穿、交通等方面的基本必要支出一年约5万元,如果他选择在45岁退休,按常规75岁的寿命看,光是退休这一项,他需要准备150万元。
2、银行按揭 欠债还钱,这一笔开销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
3、赡养父母 幼则仰食父母,长则反哺双亲。这是古人的逻辑。现代的父母宽容的多,有社会保险(按照“老人”的标准,国家完全负担)。只是一旦生病,对子女家庭财务无疑是重磅炸弹:心脑血管疾病2-15万,搭桥手术一万,糖尿病……
4、小孩抚养 今时不同往日,小孩子一代比一代金贵。这种金贵当然也需要财力的支撑,远在他降生之前,先期的投资就已经下去了,胎教、抚育、幼儿园、小初高、大学、留学,每一步都要钱。甚至有的家长还会为孩子准备成年后的创业基金,更普遍的则是操劳子女成家大事,不惜包办结婚所需的房、车和婚礼费用。
5、商业保险 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的发生率会越来越高,这是自然法则,不容违逆。所以,必要的商业保险能够缓解家庭成员遭遇重大疾病时的财务危机。
你想要的生活
要随时记住:你是商家的靶子!千万不要低估了你的消费能力,在商家眼里,你很重要!电视、杂志、报纸和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广告只有一个目的:从你的口袋里掏出钱来。而为了这些,你需要付出更多的焦虑和精力。在这项里,写下你的生活需要什么,你想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看法,再看看这些是由多少资金铺垫而成的——车、旅游、爱好、健身卡……但是请划掉那些为了证明你的价值而白花的钱,背一个Prada的正版背包,在中国十有八九会被别人认为是秀水街出品。
阅读快乐生活系列下一篇:乐活主义者:活得更好,赚得更多
阅读快乐生活系列上一篇:快乐生活是一种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