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父母同住的婚姻和家庭关系

(2008-03-07 14:20:00)
标签:

婚姻

家庭

情感

生活

文化

分类: 恋爱与婚姻
Vol_141_FV047_L.jpg
 
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学过很多门课,但几乎没有一门课是专门讲“家庭学”或者“夫妻关系”的,在建立和处理家庭关系时,我们更多地只能复制早期在原生家庭中建立的关系模式。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分不清楚原生家庭和核心家庭的关系,意识不到原生家庭对核心家庭的消极影响,还认为自己是孝顺父母、重视兄弟(姐妹)情谊,结果却导致夫妻关系出现危机。
 
研究家庭治疗的心理学家鲍恩(Bowen)早就提出了“自我分化”(Differentiation of Self)的概念,包括两层含义,意指个人情绪与理智功能的分离以及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分离。就家庭内部而言,“个体性”(individuality)促使个体在心理上与家庭有所分离;“一体性”(togetherness)促使个体在心理上和家庭有所联结。两者之间只有达到平衡,个体才能同时拥有亲密感和自主性。因此良好的自我分化者,能够很好地区分和运用情绪与理智,既能与他人亲密相处,又不至于失去自主性,与家庭的关系是粘而不黏、疏而不离;自我分化较差者,倾向于把情绪与理智混为一谈,当需要理智思考时却让情绪掌控,当需要情绪表达时却又被理智压抑,与家庭的关系不是太粘黏,就是太疏离。鲍恩认为:在个体分化出成熟且健全的人格前,个体对家庭的那种悬而未决的情感依恋必须得到解决,而不能只是过度依赖或消极回避。
 
个人与原生家庭分化的程度对婚姻关系存在很深的影响,因为个人过去在原生家庭中与父母的关系模式,将持续影响其未来的婚姻关系。新婚的小俩口吵架时,常常不难听到这样的话“我们家(原生家庭)一直就是这样,没什么不好!”、“我真难想象你们家(原生家庭)居然会这样做!”,归根到底就是因为个人的自我分化程度太低或者没有自我分化,从而影响到婚后的夫妻感情和生活质量。由于夫妻双方的原生家庭必然存在一定差异,如果夫妻双方无法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做良好的分化,就容易造成婚姻危机。尤其是像我两位女性朋友那样的新婚夫妻,一方面,由于新家庭刚刚成立,新的家庭规则和运作模式尚未形成,原生家庭带来的问题就会在新家庭中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原生家庭的父母多半出于对子女的不放心和不舍,会非常关注新家庭,甚至直接界入成为“第三者”代为解决问题,造成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冲突和纠纷。
 
家庭和婚姻其实都是需要学习和经营的。改变那些妨碍问题解决的旧观念和行为模式,找到适合双方个性的沟通方式,尽快建立新的家庭规则和运作模式,学会更多地依赖自己去解决各种家庭问题,才是夫妻双方的必修课。
 
也许从父母的房子走出来,迎接你的可能是一个更光明美好的独立新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