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坚强软弱生活心理生活教练生活文化 |
分类: 生活与休闲 |
曾经见过一位经历丧亲之痛的女士,她相依为命的亲人在临终前对她说:“你很坚强,即使我不在了,你也要继续坚强!”于是她一直牢记着自己是坚强的,在亲友面前从未流过一次泪,只有在独自一人的深夜里,才允许内心巨大的痛苦真实流露。也因为要坚强,她不能寻求别人的帮助,直到发现时间流逝似乎丝毫没有减轻内心的痛苦,真心希望有人能拉她一把,但“要坚强!”的念头象一副镣铐,让她迟迟无法采取求助的行动。一年多的时间没能象预期一样愈合伤痛,反而让现实生活和工作变得一团糟。她变得终日情绪低落、工作不停出错,长时间地失眠,回避周围的人,几乎完全变了个人。是她不够坚强,所以无法战胜伤痛吗?
在我们的文化环境里,“坚强”似乎意味着不能被痛苦击败,甚至于要蔑视痛苦,更不能在他人面前痛哭流涕、软倒在地。这样的描述也许有点极端,但不幸的是在我的从业经历里遇见不少人,都不同程度地象这位女士一样压抑着、对抗着痛苦,他们坚强吗?也许和其他人比较,他们能做到不让强烈的痛苦表现出来,在他人面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是坚强的。他们“坚强”地抗拒着,使自己不被痛苦“击败”。不过心存抗拒,意味着心存畏惧。他们的“坚强”所表达的,正是对直面痛苦的恐惧。这究竟是真正的坚强,还是“看上去坚强”?
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由内心的矛盾冲突组成的。相当常见的一类矛盾冲突,就是试图控制甚至消灭我们内心的负面情绪。情绪是一种客观的东西,它的发生是自然的,就像太阳从东面升起。试图强行改变它并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只会令我们为此投入大量的能量,并且越来越没有力量投入正常的生活。真正的坚强,也许是在面对痛苦时有勇气承受它,也有勇气接受自己弱小的一面,有勇气接受他人的帮助,并能在痛苦的包围下继续生活,继而寻找到艰难过程中的积极意义,在走出痛苦后更自信、更从容地生活。
人都有弱小的一面,真正的强者,是能意识到自己弱小的一面、并能接受这个事实的人。
前一篇:美国是如何对于青少年进行性教育的
后一篇:如何与性格各异的上司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