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应偶然性 做一个谦卑的人

(2008-02-14 01:23:25)
标签:

偶然性

谦卑

心理

情感

生活

生活教练

人生

文化

分类: 生活与休闲
503aff2a442856296f526&000.jpg
 
这个题目我不知道怎么写,完全没有概念,只能顺应思维的偶然性,并表达我对世间流转之思维能量的谦卑。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获得此肉体和获得此灵魂,都带有偶然性。我们与作为我们父母的这个男人与女人缔结的,终身不渝的亲缘关系也具有某种偶然性。我们在环境中的际遇,我们遇到的此人而非彼人,也具有偶然性。因此,世间万物均在不确定之中。唯一可以控制的,只有我们的心——尽管这大约不符合你的体验,你会认为,心也是不能控制的。
在之前曾经写的几篇文章里,我粗略地讲到,运用一定的方法,可以控制和转换心的运作,通过这种自控,我们不再是命运的奴隶,而是自身的创造者。只有极大地领悟了我们具备哪些主控能力,对偶然性的探讨才不会走向宿命论和悲观主义。
一句老话大家都还记得:“人生的智慧在于接受那些不可改变的,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并有能力区分两者的不同。”
   
比如,我们遇到怎样的父母是不可改变的,用怎样的态度对待父母,这是可以改变的;孩子出生,他的相貌和性别都是无法控制的,但我们怎样对待他的样貌和性别却是可以控制的;自然灾害是个体无法控制的,但怎么应对却是可以控制的。
最想控制自己生活的人,都是内心非常虚弱的人。他们不敢改变自己,也害怕一切外来的改变。他们想要一个幻觉,即他们所贪恋的人、情感和物质财富不要改变。如果爱人离开,如果亲人逝世,如果金钱流失,他们就会感到愤怒,感到“上帝对我不公平”,他们在失控的感觉中坠入深渊。
在这个时候,他们无法明白,个体只是全人类中的一个分子,个体意识只是宇宙意识中的一朵浪花,当大海翻起波涛的时候,浪花的形状也会不由自主地随之而改变。
即使你是一个同性恋,你不生育小孩,但人类不会因此灭绝,因为其他人还在延续人类的整体生命;如果你是一个罪犯,那么世界并不会变成地狱,因为仁慈的人也同样生活在地球上。
如果我此刻在写这样一篇文章,那是因为各种思想信息通过事件、交谈、与他人相关的个人经历、书籍都在启发着我,我的思想并不属于我自己,我的文章也不能独署我的名字。希特勒不能完全为他的恶行负责,因为整个压抑的民族都到了需要爆发恶意的时候,莎士比亚能写出杰出的戏剧,也是因为当时英国聚集了许多优秀的剧作家,他们象山峦一样把莎士比亚这座最高峰拱抬起来。
哦,我想我说得太远了,太远了。
有件事情大多数人都做过,就是打电子游戏。有一种简单的电子游戏叫俄罗斯方块,一些不同形状的事物从天上掉下来,我们必须及时做出反应,把它们安置在恰当的地方,以形成平衡。天上掉下来什么形状的方块,是我们不能决定的,设计游戏的不是打游戏的人,打游戏的人只能摸索规律、形成经验,才能对付不同形状的方块——这正是乐趣所在。如果设计游戏的就是打游戏的,每次掉下来的方块你都知道是什么,那这个游戏就没意思了。
人生就是一场大规模的复杂游戏,你会遇到许多不同形状的事物和人,人生的乐趣就在于你不能凭你的喜好来决定你的际遇,但你可以安排这些人和事物在你人生的空间里占有怎样的位置。
如果你能欣赏一个电子游戏(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你就有能力欣赏不确定的人生;如果你能专注认真地打电子游戏,你也能专注认真地对付生活;如果你能在关机的刹那“放下”这个游戏,去吃饭,去喝水,你也有能力“放下”人生游戏里的人与事,该吃饭时吃饭,该喝水时喝水。
我不知道这样说,是把问题说得更清楚了,还是更复杂了?
但我知道我不会为此太过自责。写字的能力属于我,也不尽然属于我,它也是很多机缘造成的结果。我既不能为此太过自傲,也不会为此太过自责;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海洋里的一朵浪花,受到风向、其他浪花、洋流等很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放下“执”,就是最大的谦卑。

 

例子1:为错误而发笑,而做不到而鼓掌。

我有个女性朋友,有点左右不分,开车经常走错路。有时候车子在高速路上开错了,转不回来,她的反应是立即大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之后还会把自己的糗事到处跟人讲,讲的过程中有大笑一番。我很佩服她。因为同样的情况下,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焦虑和紧张。

我练禅定,开始有一定效果,但有一段时间又打回去了,各种欲念重新升起。这时候我也选择了发笑,笑自己终究是个普通人。

“这下好了,证明你还是个正常人,还有正常人的正常情感。”这样笑话自己一下,也就放下了。

 

例子2、不二心法

弟弟说,每次看到有人反应慢,做事情效率差,都会很着急,觉得这些人真笨,心里看不起他们。弟弟问我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感觉?

我说,我没有这种感觉。

然后跟弟弟详细探讨。

当你把人分为“做事情快——聪明”和“做事情慢——笨”两种情况的时候,你已经在内心制造了分裂。你越是看不起那些笨的人,就越是排斥在自己身上出现同样的情况。因为一旦在你身上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你就会自动地把它等同于“笨”和“让人看不起”。这时候,你的聪明和追求成功,就成了强迫性的聪明和强迫性的成功,成了我必须聪明和我必须成功,你就失去了可以不聪明和不成功的内心自由。

这就比如登山,一个人登山,是因为他喜欢登山,愿意迎接挑战,希望站在峰顶看风景,于是他爬山;而另一个人爬山,是因为老虎在后面追着他,他不得不爬山。虽然从现象上看,两个人都在爬山,但一个人爬得很从容很享受;另一个人爬得很焦灼很紧张,两个人的人生是完全不同的。

 

一个不在内心制造“聪明”和“笨”,“成功”和“失败”二分法的人,他也可以追求成功,但他知道不成功也没什么,他追求成功的意志是自由的;一个制造二分法的人,他被老虎追着要求自己成功,他是被内心的枷锁控制着的,是不自由的。

我又说,那些做事慢的人,常常都比较细心,有耐心和稳定;做事快的人,常常毛躁、骄傲。每一种优点的背后,都有相应的缺点;正如每一种缺点的背后,也有相应的优点。你看,有些女孩子长得不美,她就很重视心灵的修养,愿意为别人付出;另一些女孩子因为长得美,就觉得不用费这些力了,常常象个骄傲的公主,要别人来迁就她。所以你观察身边的人,往往是长得不美的女孩子反而找了好的老公,长得美的女孩子家庭不幸福。

你又看,那些在顺利的环境下长大的人,往往都比较不成熟,对人生的感悟不深;那些获得人生智慧的人,往往经历了很多人生的风雨。所以支出与收获,也存在相应的平衡。

当官的有钱的,操心事也多;平常百姓,牵绊较少。这里面也有个平衡。

俄罗斯方块掉下来的先后顺序或者有些不同,但难度都是差不多的。当然打得好打得不好,就是你操练的结果了。

注意了,以上问答是我杜撰的!
    

弟弟确实问了我,是否感到那些动作慢的人很笨,心里很看不起他?我也确实回答说,我没有这种感觉。但后来的话我就没说了,只在心里想了一遍。

为什么呢?因为弟弟今年二十二岁,在国外留学,一直以来有极强的成功欲望。一切迹象都表明,这是他必须要走过的一段人生路程。虽然我可以预见,他在这条路上将要发生的困难(主要是指心理上的),但却不能代替他去避掉这样一种经验。对于弟弟要走过的人生道路,我也只能顺其自然。接纳他比教训他更重要——我随时注意,不教训任何人。

弟弟问了,我诚实回答,“我没这种感觉。”这样就行了,打住了。此外我只是一再强调一点,弟弟,追求成功是你自己的愿望,它属于你。作为我,无论你成功还是不成功,对你的爱都是一样的。成功也要付出代价,平凡人生也自有乐趣存在。

无论你成功还是不成功,姐姐都一样爱你。这话倒是说了好几遍。

我想,强调我对他不变的爱,这就够了。

不把弟弟追求成功的强烈欲望,看作是需要“纠正”的“不当行为”,不形成“排斥的客体”,这就是所谓“不二心法”。

我相信这个我是讲清楚了。如果你还不明白,可以把这一段再看一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