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抑郁痛苦心理生活健康生活生活教练 |
分类: 生活与休闲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陈祉妍博士说,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痛苦了,第一反应就是想降低痛苦,逃离痛苦。但是,痛苦本身其实只是一个信号,只是告诉我们,问题发生了,我们应该去改变。如果只是一味努力降低痛苦、逃避痛苦,那就是在逃避问题自身,这并不利于心灵的成长。
这和身体疼痛的道理一样。当我们肚子疼时,医生经常不建议先服用止痛药,因为那会让身体麻木,让医生难以探察到底是哪里的内脏发生了病变,从而无法下手治疗。心理痛苦的意义是一样的。
陈祉妍说,每一种心理的痛苦都是有意义的。我们可以有无数种方法降低痛苦、逃避痛苦,但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种:直面痛苦,认识痛苦的意义,领悟到问题的来源,并由此成长。
武汉著名的心理治疗师曾奇峰说“心灵注定要在创伤中前行”,正是这个道理。
我一直在思考,也和很多心理专家探讨过,怎样才能提高心理健康,有一些什么样的概念和建议可以让更多人实施自助。
最终,我找到了三句话:第一、接受心理的抑郁,带着你的心理问题去积极生活;第二、打开心扉,寻找你身边的“生活教练”;第三、理解他人,自己去做一名好的“生活教练”。
痛苦只是心理问题的信号,直接面对问题才能减少痛苦
首先,我想强调一点:永远不要以为你的问题独一无二,永远不要以为你是最不幸的。实际上,我深谈过的几乎每个人,包括我身边的亲人朋友,都或多或少地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实,我们都是带着心理问题在生活。不同的是,有些人陷在心理问题之中日益消沉,而有些人却能做到带着心理问题去积极生活。
譬如数学家纳斯(电影《美丽心灵》中的男主人公原型),他在年轻时患了精神分裂症,从未彻底治愈,幻觉和妄想一直在纠缠着他,但他带着症状去生活,去思考,并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
要分清痛苦与问题,可以想办法减轻痛苦,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问题。
太痛苦常常是因为不了解为什么痛苦,而太痛苦又直接导致我们逃避痛苦,恐惧痛苦……最后,我们忽略问题自身,迫切地想消除痛苦,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要带着心理问题去生活,我们必须先改变一些习惯性的错误认识,明白痛苦与问题的关系。和痛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