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响着现代人爱情观的几位名人

(2007-09-13 10:29:38)
标签:

随笔/感悟

爱情

两性

情感

生活

分类: 恋爱与婚姻
影响着现代人爱情观的几位名人 
 
 

现在的时代,我们追求自由奔放的爱情,与往日的天长地久相比,我们更向往曾经拥有,究竟是谁在影响我们的爱情观?

 

自小就喜欢看金庸的小说,那时是因为喜欢看武侠小说,但是却曾经听过妈妈说过一句话:“金庸的小说哪是在写古代武侠小说,那简直就是用现代的爱情观写古代的故事。” 也许,金庸的爱情故事对于成年人来说,那是抚慰成年人疲惫灵魂的童话。

  

金庸笔下的爱情都是不现实的,不论讲武侠,还是讲爱情,金庸都是个童话作家。所以当万念俱灰的杨过在十六年后跳下碧水寒潭,走进别梦依稀的茅屋,对镜感叹时光易逝,华发易生的时候,一只纤纤玉手搭上他的肩头:“不是你老了,是我的过儿长大了。”读到这里,小龙女的那只手搭在了多少读者的心头,在一瞬间,我们都会相信“爱情永恒”的谎言。

 

上中学之后开始接触了徐志摩的书。徐志摩的情诗,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美好而不实际。记得读徐诗,第一次是在上初中的时候,还很流行写情书,而我也总是引用几句徐诗,送给倾心的女孩,现在回想起来也颇有些惬意!

  

在徐志摩生活的那个时期,徐的诗更能突出作者对婚姻自由、纯洁的爱情的追求。所以往往带有很多美妙的遐思。徐志摩短短的一生,影响的又何止一代人的爱情?

 

现在,我也很少再看金庸的小说了,也没有都徐志摩的书了。但是却偶然间看看王朔写的书,总是觉得王朔的书就像是爱情的圈套,可是发现现代的人明知这是个圈套,还心甘情愿地钻进去。

 

谁都知道王朔的爱情话本里,爱从来都不是生命的唯一,知识情感休闲的主打消费。换一种庄重的表达方式,就是——在俗世物欲的喧嚣中,一滴爱的眼泪滴落尘埃,在被瓦解的“崇高和永恒”的垃圾堆里,还有一朵情爱的野花在摇曳着,不愿被摧折。我们明知这是个圈套,还心甘情愿地钻进去。因为我们知道,其实所有的爱情故事都是圈套,只是王朔明说了而已。

 

我至今也未曾经读过琼瑶的小说,因为自小就认为琼瑶的小说是女孩子看的书,直到后来看了几部琼瑶小说改编的电影,才突然感觉琼瑶其实和金庸一样,爱情都是不现实的。在琼瑶笔下,爱情是无往而不胜的,可以依靠,可以寄托,可以创造,甚至惊天地泣鬼神。“只要有了爱,一切困难都是能够战胜的,一切梦想都是可以实现的。”这个观念在她的读者中缓慢却坚固地深入人心,使他们对爱情有了过高的评价和期望,在她们心中,仿佛整个世界都是为了那些美丽的爱情而设置的道具与背景,可实际上,一个人的整个爱情不过是世界上微不足道的一粒尘土,虽然它也曾经像一块剔透的钻石,然而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外界或自己污染——这才是它真实的命运!当一个少女从琼瑶的故事里走出来,经历了一场或几场恋爱后嫁为人妇,相夫教子,她会感到,她是被琼瑶骗了。可是想到那些曾经疯狂读她的书的那些人,想到年轻人因为受了她的影响而在恋爱中所做的种种蠢事,大概她还是会付之一笑,她只是不再相信了——仅仅不相信而已。

 

讲到关于爱情描述的书籍,除了金庸,徐志摩和琼瑶,比较经典的一个还有张爱玲和三毛吧?“在茫茫人海中,时间的荒野里,遇到该遇到的人,不早已不也不晚一步,那么也没有什么别的可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声‘哦,原来你也在这。”记得初中的时候也读过张爱玲的小说,虽然当时不懂爱情,但不知道为什么却是喜欢那份苍凉。

 

张爱玲绝对是个聪明女子,在她笔下,人物的爱情是没有青春、幻想、热情和希望的,有的只是虚妄和苍凉。大多是不可避免却又看来极其自然的悲剧。她不敢向往未来无边的荒凉和恐怖,于是只能在眼前的一点欢乐中寻找避难所。

  

张爱玲的小说是极其精彩的,她小说里的爱情也是极其精彩的。可是这种精彩不是可以拿来玩味的。在她这里,你不能逃避人生的苍凉和爱本身的虚幻、悲苦,那些喜欢读张爱玲小说的女子,读多了她的小说,想必也不会对爱情抱有过高的幻想,不会不对其中女主人翁的盲目引以为戒了。

  

如果是流浪和爱情综合的经经典化身,那么应该是三毛了。三毛笔下更多的是写婚后的爱情,写她和荷西的故事,两个人心心相印,朝朝暮暮,几乎每个细节都浪漫而温馨。比如他们各自有自己的屋子,给对方留足够的空间,既可以相亲相爱,又可以相敬如宾。在一般人严里和实际生活中,婚后的爱情基本上是种幻想,早晚被琐碎的事相摩擦得支离破碎,维系而已,哪还敢奢望激情,然而身处撒哈拉大沙漠的三毛与大胡子荷西却过着童话一般美丽的婚后生活,仿佛他们一直在热恋。。。。。。

  

三毛自杀了,她和荷西的爱情至今无人见证。也许,在许多喜欢三毛的人心里,他们始终愿意相信三毛的爱情就是那么美丽的。为什么不呢?为什么要在本已如此平庸无趣的生活中消磨掉对爱情的幻想?

 

无论是金庸,还是徐志摩,琼瑶,张爱玲,三毛,还是属于最靠近现代的王朔,总是给我一种感觉就是他们似乎都没有爱情,因为我总是觉得只有远离爱情的人才能够真正向往爱情,只有向往爱情的人才能够写出如此清晰的爱情观。

 

事实上,当我们向往爱情的时候,那是我们需要爱情,我们之所以需要爱情,那是我们仍然离爱情还是很远,但是一旦我们开始接近爱情的时候,爱情反而变得十分模糊。因此,真正能够影响我们爱情观的,往往不是那些真实存在的爱情故事,而是来自于金庸,徐志摩,琼瑶,张爱玲,三毛和王朔,当然还有更多与他们一样的作家,他们都在不断用他们那种对于爱情的向往而不是他们的真实爱情故事来影响着人们的爱情观。

 

来源自: 阳光猪子的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