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60篇》九年级中考版《慈母在天堂》
(2019-07-03 10:16:01)
标签:
文化情感教育历史 |
分类: 多多·日记 |
慈母在天堂(作者:王开林)
我投生人世,的确有点姗姗来迟。母亲在体弱多病的42岁上,咬紧牙关,将她的第5个孩子,也是最小的一个,带到了寒流滚滚、险象丛丛的世间。为此,母亲几乎丧命,我也险些夭折。
“ 为了生你,我拿自己的老命做赌注,好在是赢了这一局。”话说的轻描淡写,然而从母亲畅快的笑容里,我强烈的感受到她创造生命与千辛万苦之后的喜悦。
我出生在“文革”爆发前的那年。一位好调谑的朋友曾笑话我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投生在一个错误的地点”,似乎来赶这趟“浑水”,完全是我的一念之差。怪只怪天意弄人,我的运气也不济,如同二战时期盟军的空降兵,因为细小的偏差,夜中误降在德军的营地;然后,就是密集的枪声,就是惨叫悲号,就是血肉飞迸。
母亲牵着我,在“钢丝”上走,那时我刚满四岁。“还有一程路就到了。”
母亲天性爱美,我最早见到的艺术珍品就是她用五彩丝线绣出的那些花鸟虫鱼,乡人见了啧啧称奇,母亲轻叹一口气——“可惜没有好丝绸,这线也是自家染的,比不得先前绣庄里买到的好。”
仲春时节,山花烂漫,母亲家务之余,便去篱边屋后采些好看的野百合回来,插在花瓶里。虽是陋室寒舍,却弥漫一季馥郁的芳香。
“苦中作乐也是一门本事”,这般心法,我得了母亲的嫡传,够我一生受用无穷。
“妈妈,为什么坏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坏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什么阴险毒辣的手段都想得出来,用得出来,好人善人一时斗不过他们?”“他们为什么硬要害人?”“没有道理可讲,他们是豺狼,天性喜欢杀生。”“那好人是什么?”“他们是羊,生来就是被剪毛、挤奶、剥皮、吃肉和熬汤的命。”
听我这样一讲,母亲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叹息道:“做狼做羊,一半是天性决定的,一半是环境造成的,也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我看你只能做羊,连蟑螂和壁虎这样的小东西都怕。”
“我不想做羊!”“你叫得响,有什么用?不吭声的狗才咬人咧。”
我十岁那年,母亲的身体更见赢弱,脸色愈显蜡黄,平日痰唾中挟带的血丝足以证明她已经积劳成疾。然而,她迟迟不肯就医,硬撑了半年之久,一场突发的大咯血后,才查出是肺结核晚期。母亲自知来日无多,便将后事向父亲和姐姐一一交待清楚了,仿佛只是要出一趟远门,神色从容自若。在病榻前,她用手帕擦去我腮边的余泪,轻抚我单薄的身子,目光骤然黯淡下来。
“林儿,你还小,我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了!”“妈妈,我怕……”“只要你心里总记挂着我,娘就不会死。”
多年之后,我才真正理解了母亲这句话中最深层的意思。每当我怀念她老人家至深至切的时候,其音容笑貌宛若生前。诚然,在我雕版似的记忆中,母亲的形象永远不可毁损,不可磨灭;更何况我的每一滴血都源于母亲的血,我的每一滴泪都源于母亲的泪。母亲给了我生命,给了我热情,给了我意志,她老人家毫无保留的慈爱始终贯穿于我的一呼一吸之间。
就是此夜,成了我今生最漫长最心痛的一夜!母亲的遗物至今仍深锁在红漆斑驳的老木箱中,那是一段不忍披阅的伤心史,我不敢揭视。其中有一本当年家庭开支的明细账,一针一线的前因后果,一鸡一蛋的来龙去脉,在里面都有十分确切的记载。从一字一词,一笔一画,甚至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数点,都可以见出母亲当年是何等殚思竭虑。异常窘困的日子,那本账簿乃是真实无欺的见证。不知“苦难”为何物的后人,你们将来若要提问,如何才叫“最低限度的生存”。怎样才算“艰难无比的挣扎”无须旁搜别取,它就能给出一个令人酸楚而又使人信服的标准答案。
“愿死者有他(她)的天堂,愿生者有他(她)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