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一日·4·赵州古城墙遗址园

标签:
旅游柏林禅寺一介书生赵州古城 |
分类: 旅游·摄影 |
历史总给人们开玩笑,滚滚发展的现代化浪潮好像要涤荡一切。人们忽然发现,那些被发展遗忘的角落里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历史遗迹。当人们走进它会有万千感慨。天长古城,永年古城就是做好的例证。县城搬走了,留下老城。老城完好的保存下古城墙,今天成为特色旅游的典型景观。
正定和赵州在博弈之间徘徊,古迹有,但是越来越看不到整体的效果和特色。走进古城墙遗迹园虽有遗憾,但是还是要感谢那些决策者,留下哪一点遗址,让后人能够看到曾经的赵州一撇。
古城墙遗址保留的是古城的西南角部分,它位于临洨路以北,安济大道以东,占地80余亩,是石家庄市唯一的以古城墙保护为主题的专类公园。公园充分利用残存的古城墙和护城河,以古赵州十景中“南畦稻熟”和“洨川环翠”为主题,以下沉广场为点缀,结合大面积绿化,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集文物保护与娱乐休闲于一体,自西向南形成了南畦稻熟、洨川环翠、古城墙保护、娱乐休闲、背景建筑五大景观区,使人们在观光游览的同时感受赵县博大深厚的文化底蕴。
公园以外,路的北边,还零零星星的保留着一段段的城墙。让从这里经过的人注目而视,这里曾经是古城——赵州。
据清光绪《赵州志》记载:州城,土筑建置莫考。基博二丈五尺,垣崇三丈二尺,周环十三里有奇,炮台六十有二,女墙崇五尺,加堞二千八百八十有一。东南西北门凡四,曰升华、曰临洨、曰澄波、曰拱辰,重关双阖。
护城河濠阔十丈,深十尺,绕城四周,匝水汪洋。闻旧时,遍种红莲,垂柳翳之,夏日荷香拂拂,游鳞喋喋,胜概也。后,清水河来源既竭,濠亦犁为平田。同治四年再疏浚。宽三丈,深一丈三尺半。
赵州志的记载,可看出当年赵州城墙,护城河的雄伟盛景,从我记事开始,城墙还相当完整,四门瓮城还在,内有卖烧饼、钉马掌摊贩小屋。护城河内水溢平岸,河中有鱼、有船、有菱、有荷。
当时,村里人说去县城都俗称“去城里”,为什么说去城里,是因为县城有城墙。赵州城墙不是规则的四方形。它在西北方向缺一角,使整个城廓呈靴子状,东西南北四城门也不对称,全城没有贯通东西南北的大街。
当时民间流传一句顺口溜,“赵州城,两头尖,缺少南关和北关,北门以外琉璃井,南门紧靠平顶山(平棘山)。
赵县的西门在西城墙正中,城门北侧往东回缩,形成一个弯曲的缺空,西门进去是西街,在关帝庙前与南街丁字相交,西街一直延伸到高大雄伟的当铺门前,斜折向北,过斜北街直达北城门(北城门在县城东北角)。北城门外是东晏头村,村南有八角琉璃井(现已移到赵州桥公园内)。南门外东侧是平棘山,有山有树有庙宇,如今已荡然无存,南门外直达赵州桥。进东门经柏林寺,石塔再往东就是一片洼地,种稻田,养荷花。
赵县城共有八个村子,城内分别叫: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县前、石塔,城外叫东关、西关。
如今,四门两关已不太明显,环城马路沿着老城墙,把他们压在了历史下面。
赵州古城简介
赵州古称棘蒲、平棘,见于典籍记载已有2500年历史,作为郡治、州治长达1500多年,建制沿革最早可推至商代。周朝时期,古赵地棘蒲已具备了城的雏形。战国时期,归属赵国后的棘蒲城规模初具,为以后西汉初封棘蒲侯国和置平棘县奠定了基础。南北朝时期,平棘成为赵郡、赵州的治所,州城也相应以郡、州的规制逐步扩建。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受皇帝诏命赵州城池扩展到上世纪遗存的规模。
这是战将李木,赵州人。听说是李广的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