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州一日·4·赵州古城墙遗址园

(2015-03-16 09:13:18)
标签:

旅游

柏林禅寺

一介书生

赵州古城

分类: 旅游·摄影

赵州一日·4·赵州古城墙遗址园


历史总给人们开玩笑,滚滚发展的现代化浪潮好像要涤荡一切。人们忽然发现,那些被发展遗忘的角落里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历史遗迹。当人们走进它会有万千感慨。天长古城,永年古城就是做好的例证。县城搬走了,留下老城。老城完好的保存下古城墙,今天成为特色旅游的典型景观。

 

正定和赵州在博弈之间徘徊,古迹有,但是越来越看不到整体的效果和特色。走进古城墙遗迹园虽有遗憾,但是还是要感谢那些决策者,留下哪一点遗址,让后人能够看到曾经的赵州一撇。

 

古城墙遗址保留的是古城的西南角部分,它位于临洨路以北,安济大道以东,占地80余亩,是石家庄市唯一的以古城墙保护为主题的专类公园。公园充分利用残存的古城墙和护城河,以古赵州十景中“南畦稻熟”和“洨川环翠”为主题,以下沉广场为点缀,结合大面积绿化,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集文物保护与娱乐休闲于一体,自西向南形成了南畦稻熟、洨川环翠、古城墙保护、娱乐休闲、背景建筑五大景观区,使人们在观光游览的同时感受赵县博大深厚的文化底蕴。

公园以外,路的北边,还零零星星的保留着一段段的城墙。让从这里经过的人注目而视,这里曾经是古城——赵州。

 
赵州一日·4·赵州古城墙遗址园

 

 赵州城墙在典籍里早有记述。2500年前,春秋时期,晋国于此设置棘蒲邑,此为古城之始。汉于平棘封侯、设县,筑寨备兵。而后,朝代更易,战乱频仍,州郡之设,时有变更,城垣设施,在抗击外族入侵时愈筑愈固,城池地域一再扩充。宋时,城垣轮廓初定,后历经元、明战乱兵灾,时毁、时修。清《光绪赵州志》载:“州城,土筑,建置莫考。基博二丈五尺,垣崇三丈二尺,周环十三里有奇,炮台六十有二,女墙崇五尺,加堞二千八百八十有一。东垣七百四十八丈,……南垣绳直四百九十六丈,门居丁未之间,西垣七百四十九丈,……北垣四百一十九丈,……壕阔十丈,深十尺,绕城四周,匝水汪洋。”整个城垣凡四门,东门曰“升华门”,门洞上额为“升华门”四个大字。门洞上有殿宇式三间楼阁,飞檐斗拱,富丽壮观。西门曰“澄波门”,门上有城楼,高有九丈,双层楼阁,门额为“澄波门”四个大字。南门曰“临洨门”,门额上刻有“临洨门”三个大字。北门曰“拱辰门”,门洞上刻有“拱辰门”三个大字。四门皆为重关双阖。”由此可见,历史上赵州城墙的恢弘气势。


赵州一日·4·赵州古城墙遗址园

据清光绪《赵州志》记载:州城,土筑建置莫考。基博二丈五尺,垣崇三丈二尺,周环十三里有奇,炮台六十有二,女墙崇五尺,加堞二千八百八十有一。东南西北门凡四,曰升华、曰临洨、曰澄波、曰拱辰,重关双阖。

护城河濠阔十丈,深十尺,绕城四周,匝水汪洋。闻旧时,遍种红莲,垂柳翳之,夏日荷香拂拂,游鳞喋喋,胜概也。后,清水河来源既竭,濠亦犁为平田。同治四年再疏浚。宽三丈,深一丈三尺半。

赵州志的记载,可看出当年赵州城墙,护城河的雄伟盛景,从我记事开始,城墙还相当完整,四门瓮城还在,内有卖烧饼、钉马掌摊贩小屋。护城河内水溢平岸,河中有鱼、有船、有菱、有荷。

当时,村里人说去县城都俗称“去城里”,为什么说去城里,是因为县城有城墙。赵州城墙不是规则的四方形。它在西北方向缺一角,使整个城廓呈靴子状,东西南北四城门也不对称,全城没有贯通东西南北的大街。

当时民间流传一句顺口溜,“赵州城,两头尖,缺少南关和北关,北门以外琉璃井,南门紧靠平顶山(平棘山)

赵县的西门在西城墙正中,城门北侧往东回缩,形成一个弯曲的缺空,西门进去是西街,在关帝庙前与南街丁字相交,西街一直延伸到高大雄伟的当铺门前,斜折向北,过斜北街直达北城门(北城门在县城东北角)。北城门外是东晏头村,村南有八角琉璃井(现已移到赵州桥公园内)。南门外东侧是平棘山,有山有树有庙宇,如今已荡然无存,南门外直达赵州桥。进东门经柏林寺,石塔再往东就是一片洼地,种稻田,养荷花。

赵县城共有八个村子,城内分别叫: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县前、石塔,城外叫东关、西关。

如今,四门两关已不太明显,环城马路沿着老城墙,把他们压在了历史下面。

                                                                                                   

                                                                                                    摘自(肖庄的博客)

 


赵州一日·4·赵州古城墙遗址园


赵州一日·4·赵州古城墙遗址园



赵州一日·4·赵州古城墙遗址园



赵州一日·4·赵州古城墙遗址园

 

赵州古城简介

 

赵州古称棘蒲、平棘,见于典籍记载已有2500年历史,作为郡治、州治长达1500多年,建制沿革最早可推至商代。周朝时期,古赵地棘蒲已具备了城的雏形。战国时期,归属赵国后的棘蒲城规模初具,为以后西汉初封棘蒲侯国和置平棘县奠定了基础。南北朝时期,平棘成为赵郡、赵州的治所,州城也相应以郡、州的规制逐步扩建。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受皇帝诏命赵州城池扩展到上世纪遗存的规模。


    清朝建立后,赵州的重要地理位置愈加显现,对州城也进行过修缮加固,并根据热兵器的逐渐应用,城墙上增加了新的防御设施。清光绪《赵州志》记载:“河朔为天下之根本,赵即为河朔之咽喉。自唐末后,或为郡、或为府、或为州,沧桑屡易。入我皇朝,规制崇闽,屹然为畿南屏翰。州城,土筑,基博二丈五尺,垣崇三丈二尺,周环十三里有奇。炮台六十有二,女墙崇五尺,加堞二千八百八十有一。东垣七百四十八丈,南垣四百九十六丈,西垣七百四十九丈,循郭右偏东行百丈,再折而北百数十丈,北垣四百一十九丈。门凡四,重关双阖,东曰升华,南曰临洨,西曰澄波,北曰拱辰”。


   从州志描述和实存状况看,赵州城为不规则长方形,缺西北一角,形状如靴,故称“靴头城”。由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位置的不对称,决定了城内街市的布局也相应错落,几条主要大街互为垂直而不交叉,大体仿佛一个“χ”字形,街市重心偏向西侧、北侧,形成赵州古城的独特布局。环城外周,有濠阔十丈、深十尺的护城河,匝水汪洋,确如金城汤池。城墙为土质夯筑,从断面看,夯层每层约10厘米,坚硬如石,工程浩大。墙面年久生苔,似铜皮包裹,故赵州城有“铜城”之誉。

 



赵州一日·4·赵州古城墙遗址园



赵州一日·4·赵州古城墙遗址园


这是战将李木,赵州人。听说是李广的爹.

 

赵州一日·4·赵州古城墙遗址园



赵州一日·4·赵州古城墙遗址园


赵州一日·4·赵州古城墙遗址园



赵州一日·4·赵州古城墙遗址园



赵州一日·4·赵州古城墙遗址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