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2013-07-20 15:27:04)
标签:

旅游

河北省博客圈

重走秦皇古驿道

一介书生

分类: 古村·名镇

这里是井陉古驿道的最西边的一个村子。跨过村西边的古阁不到一公里就到了山西的娘子关。

这里给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中古村落保存较完好,现有街若干:东街、西街、十字街、二巷、后巷等若干。古建筑有观音庵,记载可考至隋朝年间,亦可谓千年古寺。原村东有“大王庙”因修绵右渠被毁。村南城墙岭上有万里长城:地都长城。村子有保存完好的三坐“村门”,旧时到了晚上村门一关,可谓一个大的“段家大院”比山西王家大院一点也不逊色!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因为偏远这里的古迹保护的最好。民风。村风都令人钦佩。看锅台擦得多干净。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不宽的街道整洁,干净。看村里的垃圾收集地。这是我进村拍摄的第一张照片。也是唯一一次看到小山村的垃圾收集系统。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这里有悠久的历史,也就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光村名就让我们兴奋一会儿。

   地都村,  据《段氏谱书》记载,此村原名“帝渡”相传当年刘秀走国时在此渡河,故名“帝渡”后逐渐演变为地都(注:村中有绵河自西向东穿过,井陉为当年韩信背水一战战场,据此,当年的河水流量应该很大!)。明成化年间,由段增库由山西迁来此处立庄,繁衍生息,故村中段姓居多!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绵河是井陉人民的母亲河,绵右渠从村边流过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古阁石刻上写着康熙丙子年新建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古街诉说着这里的历史,阐述着古驿道带来的文明和进步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古商铺,现在还在经营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古建筑,古宅遍布古驿道的两边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真武阁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古树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段家大院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井陉古驿道最西边的古阁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晋阳分?谁也不认识?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路边的护栏,记录着沧桑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和地都的朋友们合影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地都村隶属沿革: 

 

春秋 晋国
战国三家分晋后 赵国
太原郡
西汉

太原郡上艾县

三国、西晋、北魏 并州上艾县(曾称石艾县)
隋初 辽州
隋开皇16年(596年) 苇泽县
隋大业3年 (607年) 井陉
隋大业13年(617年) 井陉郡苇泽县
唐贞观元年 (627年) 废苇泽县入井陉
唐天宝八年 (749年) 广阳县
唐乾元初年 (758年) 隶属河东节度使
五代 北汉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 真定府(今正定)
金代 太原支郡平定州
元代 冀宁路太原府平定州
明代 冀宁道太原府平定州
清初 太原府平定州
雍正二年(1724年) 直隶平定州安平乡承天都
民国时期 平定县第五区
公元1958年 井陉县南峪乡


 



地都长城

  地都长城全长1.5公里,呈西北--东南走向,底宽4米,顶宽1.6米,高3.5米,内填乱石,泥土封顶。此处地势极其险要,西接娘子关,西南与山西故关相呼应,是晋冀交通的锁钥重地。因此修筑时备受重视,不仅设计奇巧,还有重兵监守。在城墙的内侧,还筑有一道高1.8米、厚0.2米的青石白灰勾砌的护墙,遇有敌人入侵时可作为第二道防线。东南端360米城墙的设计很特别,墙体比其它处窄矮,但外面为直面,内侧为斜面,使墙体更加坚固,易守难攻,在古代军事史上极具价值。整个工程采用青石错缝叠压垒砌,白灰勾缝填隙,精细坚固,科学适用,充分利用地形优势,使之成为一道可攻可守的钢铁防线。

  封建统治者将地都长城修得如此牢固,是因为由此西行3公里便是长城最重要的关口之一,素有三晋门户、京畿屏藩之称的娘子关。娘子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地都长城也便成了与之唇齿相依的最后防线。参观了地都长城,再游览娘子关,你才会体验到“京畿屏藩”、“三晋咽喉”的真正含义。明代娘子关在军事上归真保镇管辖,因此,在娘子关砖砌的东门拱形门洞上方镌刻着“直隶娘子关”的题额。

  由于地都长城担负着和娘子关一样重要的守护职责,在地都长城内外到处流传着历代守关名将的种种传说和故事。虽然岁月流逝,却久传不衰,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

重走井陉古驿道(31)地都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