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几岁的时候一个夏天,我曾来到这里。沿着抱犊寨山后的路一直向山里走。在大山的掩映下有一个小小的城门楼出现在眼前。穿过那个门楼就是胡申铺了。
我是随着我哥哥和嫂子来到这里的。我的嫂子是鹿泉符庄人,好像是她的姑姑是胡申人。当时的胡申铺很小,不长的街道上有一串房子,房子都是石头做的。夏天的夜晚,这里静悄悄的,到处黑咕隆咚的。当时这里还没有电灯。
在我的记忆里嫂子的姑姑家的房子紧靠着山坡,砍了一段山坡,整出一块平地建起了房子。当然房子也是石头做的。房子是东西走向,南北各两间,组成一个小院。
夜间,蝉虫的鸣叫成了做好的享受。在夏夜的月光下,嫂子给我讲了胡申的故事。
那是春秋战国时的故事,公元前204年,韩信伐赵驻军井陉道中。传说,这一代连年大旱,非常缺水,数万大军如果没有水喝,不用说打仗了,连吃饭都成了问题。韩信多次派军士找水,派出的军士都因找不到水而被斩首。看到全军处于缺水的危难之中,一位姓胡的军士去找水。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胡也未找到水。胡无颜回去见韩信,结果在自缢身亡。韩信见胡姓士兵久久未归,出去寻找。恍惚中看见一头白鹿在奔跑。韩信骑马直追。眼看就要追上白鹿,鹿卧在地上不走了。韩信即搭箭射去,鹿中箭而亡。韩信从鹿身上把下箭来,箭着地处有泉水涌出。人们传说胡姓士兵变成白鹿,为了纪念他,把他自缢所在的村子命名为胡神铺,以后逐渐演化为胡申铺。
当我再一次来到胡申铺,从门楼的门洞里向村里望去。好像历史的画面在我的脑海里翻转。只有门楼阶梯上的青石,向人们诉说这里悠久的历史。小小的村里还保留着过去的一些遗迹。我拿着相机在村里转悠,希望把更多的过去留在我的镜头里。
从村里出来,我想到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千年以前这里就缺水。可今天,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还不知道珍惜水。河里没水了,地下水污染了。
从村里出来,我想到家。想到我的父母告诉过我自己的老家。上一辈人告诫我们不要忘掉自己的家。万一在外边混不下去,还是回到自己的老家。现代人再也没有这个想法了,离开了再也不想回来

胡申古阁
明万历年间修建时的碑刻记录了古阁的历史










村北的山坡上,一颗2000多年的古柏是历史最真实的见证。树上有鹿泉发的证书。国家一级古柏。

古树的小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