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游于家石头村#走进井陉天长镇(3)

标签:
井陉旅游摄影石头村天长镇一介书生于谦新浪河北 |
分类: 古村·名镇 |
旗帜飞扬、路灯摄影和小乐影像在拍摄
现代化的建筑,还是有一点特色。人呢活的比较自在安详
旧的东西没有人会过多的在意
从孩子的眼神和头发的一撇可以窥到与时俱进,大山锁不住人们的脚步,更锁不住人们的心
老爷子在门口吃饭
从容,安详,骨子里还透漏着一种自豪
摩托车是那里比较通行的交通工具
小贩
井陉县二中
孩子们的梦想从教材里起飞,不过光看这些书就知道为什么一定要减轻孩子们的负担了。教育有必要这样办下去吗?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那些长官们的确应该好好想一想了。不然孩子们永远会沉浸在无休止的痛苦中。
总兵府,现在是供销社,那里的职工一天3块钱工资
总兵府的建筑宽度是最大的。
钱庄
门楼上被石灰掩盖的是什么呢?我给了一个特写。
235年历史的皆山书院,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宋代大兴。白鹿、石鼓、睢阳、岳麓号为四大书院。创办者一般选山林名胜之地为院址。不少有名学者讲学期间,以研习儒家经籍为主,间亦议论时政。
据史料记载,井陉县立学校始建于宋熙宁年间,原名“学宫”,校址在今天长中学。井陉书院,始建年代无考,有文字记载的惟明清两代。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知县苟文奎在学宫之东建“陉山书院”。隆庆三年(1569年)知县钟遐龄相继茸修,久而遂废。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知县周文煌在县城东三里文昌阁(即河东坡凌霄塔处)建“东壁书院”。康熙四十年(1701年)知县高熊征捐金50锾修葺东壁书院,落成后,颜其额曰“文昌书院”,名其堂曰“乐育堂”。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知县周尚亲因“文昌书院”距城三里,间以绵河,诸多不便,在县城东门内路北节孝祠旧址恢扩其地(新祠移建于城隍庙后)营修前后三进,房三十间,于是帷堂既定,疱舍有所,书院鼎新。颜其堂曰“见山”,榜其门匾额题“皆山书院”。
过去的小镇,过去的辉煌。这是小镇工业化的遗迹。我走进去拍下几张照片。记录现代化过程中的败落。
应该是办公楼,上面是职工宿舍。厂子除了门岗没有一个人了。过去这里曾经出过小发电机。
车间的建筑,让人们回想起小镇的工人是多么的自豪。这已经成为永远不可追回的历史。
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