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是胳膊,还不成么?

标签:
通知杂谈 |
改头换面一下,重发。看看能否蒙混过关:
历史由人书写。然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立场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不同, 对历史的描绘和阐述也大相径庭。于是自古便有正史野史之分。前者以帝王传记为纲领,统一编撰,后者大多由私人撰写,内容广泛,涉及“闾巷风俗,遗闻旧事”。在英文里,大概可以用Official History 和Anecdote来区分。
台湾作家XXX酝酿十年,闭关自守400天,完成《XXXXXXXX》。以一个失败者后代的身份,她描写那些鲜为人知、卷入一九四九年重大历史变革的无数个人(individuals)的命运, 包括她自己的父辈、家人、普通百姓、青年学生、国军官兵、日军士兵、解放军官兵、在日军中充当监视员、看管战俘的台湾原住民青年、二战盟军战俘。。。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试点,数不胜数 。不论是胜利者、失败者还是助战者,脱下军装,都是食五谷的国民。XXX描写是个人,在动荡的历史中承受颠簸飘零,被时代践踏伤害的个人。借助细节和个案,她在企图重建现场,呈现历史进程。当然不是所有琐琐碎碎的描述,都成功导向重建历史,然而一九四九年的三百六十五天,在读过这本书之后,变得丰满起来,我们手中有了许多意味深长的细节,用来填充宏大叙事留下的某些空白。
据说这本书因为涉及两岸敏感历史,引起重大争议, 两边不讨好。有人觉得应该以严谨态度考证和书写的历史事件,被拆成了一地鸡毛,“四流的叙事,五流的文笔,不入流的结构”,也有台湾人被描述为“失败者”的后代,愤怒不已。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读书的人都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整本书是用第二人称,写给“飞力普”的。不知道XXX背景、或者读书马虎的人,觉得莫名其妙:“如果这不是为电器公司做广告的话,那么是什么意思?”。如果读得仔细些,不难推断出飞力普是XXX十九岁的儿子,他的父亲,是德国人,父亲的前辈,也同样被卷入战争的漩涡,或者说,同样是“失败者”的后代。这样的家庭和文化背景中长大的孩子,做母亲的,怎样讲述家族的历史,帮助他们面对人生?XXX知道,她能够做的,只能是提供一个以偏盖全的历史印象,协助孩子独立思考。“我沒辦法給你任何事情的全貌,飛力普,沒有人知道全貌。而且,那麼大的國土、那麼複雜的歷史、那麼分化的詮釋、那麼撲朔迷離的真相和快速流失無法復原的記憶,我很懷疑什麼叫「全貌」。何況,即使知道「全貌」,語言和文字又怎麼可能表達呢?。。。我所知道的、記得的、發現的、感受的,都只能是非常個人的承受,也是絕對個人的傳輸。”
人类历史上,有无数如同1949年的关键时刻, 它们巨大的辐射力量,对后世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北京大学的陈平原教授说“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你都必须认真面对,这样,才能在沉思与对话中,获得前进的方向感与原动力”。XXX对1949年的追问和解剖, 是一个母亲为孩子留下的思想资料,是追怀与摹写,是反省和批判,唯一不是的,是对那一段历史的漠视或刻意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