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 记第十一届“挑战杯”指导老师
(2009-05-26 08:59:42)
标签:
指导老师赣江水污染沿岸水挑战杯刘佳丽赣江杂谈 |
分类: 通讯 |
《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您》或《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
记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决赛
特等奖获作品指导老师刘佳丽
在我校举办的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决赛上,我校申报的《赣江(南昌段)沿岸水污染源调查报告》获得了哲学社会科学类特等奖(全省共两个),将作为我省六件作品之一出征参加在北航举行的全国总决赛。这是我校获得的一项极高的荣誉很好地显现我校学生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这件作品是土木工程系06及07给排水专业王清明等同学参与调查的,而刘佳丽老师是该作品的指导老师。
刘佳丽,副教授、生态环境系老师,城市规划教研室主任。获得“优秀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0来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省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省级科研课题1项;主持《江西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课题;03——04年连续两年获得校级教学改革优秀。
1985年南昌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刘老师一直在我校任教。在我校任教长达24年她,对学校怀有特殊的情感。作为专业专职教师,刘老师始终致力于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授和传承。
严师慈母也许是对刘老师最好的评价吧,教学上一定要对学生严厉,培养学生对学习、对科研严谨的态度;生活上。刘老师始终是那样的慈祥和蔼,采访中恰碰她教的一个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他告诉记者,刘老师给他的感觉就像是我的妈妈那样,让他铭记。
《南昌市艾溪湖水污染状况的调查报告》07年校级挑战刘老师指导的作品,该选题在07年校级挑战杯获得三等奖。因为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一方面具有水特色,另一方面具有时代热点性。2008年是水污染调查普查年,同时又是江西省人大环资委检查水污染防治年,针对这个社会背景,刘老师说出了为什么把参赛作品的选题定为“赣江(南昌段)沿岸水污染源”。这个选题切合社会热点,紧切实际,和江西的区域发展相联系。
然而课题开展的十分艰苦。他们的研究课题是社会调查类,所以刘老师带着学生,在赣江(南昌段)进行了十分详细的调查。赣江南昌段直线距离全长14公里,调查团队沿着赣江两岸全程调查,对该段水污染进行“点”式调查,并向着“面”铺开。赣江南昌段只有市区段有人居住,其余都是处在偏远的郊区,没有任何商店,刘老师带着学生经常是带着干粮一天都在沿江调查。条件相当艰难,而且,调查团队走完赣江(南昌段)的两岸,折回就是28公里。这么漫长的距离,而团队又多是在校学生,难免要耗费大量时间,再者进行调查的条件又很艰苦的难以想象。调查报告详细地对沿岸的每一个污染源进行水质采样,数据分析和记录,拍照取证。
由于种种原因,团队其中有一些学生因为不能坚持而有打退堂鼓的念头,刘老师就时时鼓励他们,给与他们精神上的极大支持。正是他们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凝结着这些学生和指导老师刘老师的全部心血。同时当看到这个团队的成员吃苦耐劳的精神时,刘老师也很感动感动。这种精神充分体现了我校学生对科研创新的热爱。
作为挑战杯参赛的指导老师,刘老师之所以指导出如此优秀的作品,除了和其他指导老师一样,对学生科研学术方面给与指导外,最重要的也是不同于其他老师的是刘老师也特别重视对学生“科研精神”的培养,对科学态度的认识。教授学生学会坚持,学会吃苦、学会忍耐。在学生要放弃时给与鼓励和鼓舞,有时比在学术科研上教诲给他们的更有价值。
答辩上,由于准备充分,调查深入,数据详细,在整个不到十五分钟的时间里,刘老师和学生介绍生动,回答精彩,专家组给与极高的评价。
评审专家的一句话;“你们是所有哲学社科类做的最详细全面的报告”,专家没有提出具体的问题缺点,只是提出报告更加完善进步的建议,充分体现了专家组对该作品的肯定。
刘老师说,我们这次调查报告的之所以得奖,一方面是指导老师的倾心付出,还有就是参与学生的全力以赴,另一方面是相关领导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谈及这次调查报告的成果的现实意义时,刘老师说这对当地政府特别是水利环保部门在水污染治理的决策提供了一些参考和数据支持。
现在作为江西省出征全国的六件作品之一,校领导、系领导十分重视。获得这个奖项,这是我们的莫大荣幸,同时也是学校获得的荣誉争光。“我们面临着希望,又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毕竟全国的作品的水平都很高、很优秀。那么我们将把这种压力作为迎接全国比赛的动力,积极准备,尽量完善”。指导老师和院系领导也在做好各项完善工作。在这里衷心祝福他们在全国决赛中凯旋而归。
评审后当天晚上十一点,王清明同学知道得奖了后并且是特等奖后,激动地给刘老师打了电话,“老师,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我们这次调查的经历,更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您,没有您的鼓舞和指导,就不会有今天的获奖”“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啊”。这是多么幸福的瞬间啊!的确让他们一直都会记得有这么一个好老师。
附件: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