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的写景方法简析(教学反思)
学习完《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掩书沉思,感觉师生均受益不浅,先撇开德育方面不谈,只说说在描写景物这方面的收获。
本文作者吴均文体风格是“清拔有古气”,当时被誉为“吴均体”。《与朱元思书》是他的代表作,果然是不同凡响。作者先总括富春江的景色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接下来就开始具体描写。
第二段具体描写富春江的“异水”。作者从静态、动态两个方面来描写水,写静态的水时,从水的色、深、清三个方面突出富春江水的清,写动态的水时,主要突出江流的湍急,“异水”的“异”就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静水的“清”,一方面是流水的“急”。作者在表现水这两方面的特点时所用的笔墨并不均等,而是详写静态水,略写动态的水,还分别运用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以及夸张、比喻等修辞方法,写出了富春江水两种不同风格的美,静态的秀美,动态的壮美。
第三段具体描写富春江两岸雄抜峻峭的“奇山”。作者先从视觉方面来描写山,作者观察细致,运用以动写静的写法,用“竞、轩、邈、争”等一系列准确生动的动词把静止的山写活了,然而作者没有只写自己看到的,接下来又从听觉方面写景,泠泠的水声,嘤嘤的鸟鸣,不绝于耳的蝉叫猿啼,可不是一曲大自然的交响。作者也不只是写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还写自己想到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文中如果没有这一句话,那么字里行间我们只能看出作者对奇山异水的喜爱,然而读到这句话,作者鄙弃功名利禄,向往归隐的情感已经非常清楚了。
两段文字不足一百二十个字,却把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刻画得恰似人间仙境,美不胜收,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与之同游,慨然发出富春江与三峡、丽江难分伯仲的长叹。写水,动静相映,详略得当,巧用修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写山,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功用,虚实结合,以动写静,我想,成功的写景也许是这篇文章出名的主要原因。
任何事物通过实践都可以总结出经验,这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然后再以之指导实践,这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然而直接学习前人的经验,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作亦是如此。我们没有对学生进行过系统的写作训练,最起码我没有这个能力,更多的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所以学生写文章基本上是靠自己的悟性,其中善于思考是感悟的首要条件。其实,我们老师的写作水平比学生能高多少呢?因此,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多思,唯有如此,才能够教学相长,化别人所有为自己所有,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总之一句话,我们都要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加载中,请稍候......